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

25年DSP前进的动力:软件和应用创新

1982年,TI发布了第一颗商用DSP芯片TMS320C10,它采用当时最先进的3微米工艺,集成了55K晶体管,速度为5MIPS。短短25年内,DSP能够快速发展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DSP系统技术创新,二是客户应用创新。

“假如你今天有一个DSP,它给你无穷的性能,价格和功耗方面都不是问题,你甚至可以靠你自己的体温操作这个DSP,你能够创造出什么样的新应用?”在2007年德州仪器开发商大会(TIDC)主题演讲《为创新者提供DSP系统技术》的结尾处,TI副总裁林坤山给台下的观众留下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1982年,TI发布了第一颗商用DSP芯片——TMS320C10,它采用当时最先进的3微米工艺,集成了55K晶体管,速度为5MIPS,当时DSP在军事和电信领域的应用刚刚开始。25年后的今天, DSP已经广泛应用于数字无线、宽带接入、数字音频、高分辨率影像以及数字马达控制等领域,全球DSP市场超过了100亿美元,并仍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作为目前最先进DSP芯片的代表,TI在2007年初推出的用于无线基站的多核DSP——TMS320TNETV3020和TMS320TCI6488,分别集成了6个500MHz DSP内核和3个1GHz DSP内核,性能达到了3GHz。

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是过去25年DSP市场发展的车轮。
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是过去25年DSP市场发展的车轮。xe9esmc

林坤山表示,短短25年内,DSP能够快速地发展,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DSP系统技术创新,二是客户应用创新。TI 首席战略科学家方进(Gene A. Frantz)进一步解释说,一是技术推动(Push)应用和市场,当性能足够好,成本和功耗也足够好,新市场就会出现,例如随着每一代DSP成本降至10美元,语音处理、数字通信、数码相机、手机、PMP和视频电话等大量应用相继出现;二是市场拉动技术,需求将技术拉入(Pull)市场。他强调说:“过去25年来,我们发现,我们客户的创新想象力,远比我们丰富,很多应用都是我们没有预见的。客户的应用创新,反过来拉动DSP性能提高。” DSP向多核和SoC发展 和其它半导体产品一样,DSP性能提升的一大来源是工艺进步,根据摩尔定律,工艺进步可以集成更多的晶体管,从而提升性能和降低成本。同时,方进发现,工艺进步的好处是可以不断降低DSP核电压,而功耗和核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功耗随之降低,为此方进提出了DSP领域的方氏定律(Gene's Law),即每过18个月,DSP功耗会减半。除了工艺进步外,另一个来源就是架构创新,TI早期的DSP核C1x/2x/5x性能为1MAC/cycle,而最新的C64x+已经达到了8MAC/cycle。 不过,由于散热和成本问题,通过提升时钟速度来提升性能已经到了极限。为此,TI将多核和SoC架构视为未来提升DSP性能和降低成本的手段。方进表示:“我们必须区分时钟速度和性能,两者是相关但又不完全一致的。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就发现摩尔定律遇到了极限,时钟速度决定性能的关系已经动摇了。所以我们通过架构创新来弥补,如多核和SoC。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时钟速度并没有随着工艺节点而提升,提升性能的正确方法可能是利用工艺实现更高集成度,而不是提升时钟速度。” TI达芬奇平台就是DSP SoC一个典型例子,它集成了ARM、DSP、一些加速器和外设,由此提升性能和降低成本。另外就是TI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推入市场的多核DSP。方进表示:“多核DSP对TI来讲并不是新东西,因为我们的驱动力是性能,不是时钟速度,当我们设计一个DSP芯片时是从宏观角度上看需要达到什么性能,然后决定是采用多核、单核或者其它方案。”不过,方进也坦承,目前多核还存在系统架构和任务划分等技术挑战,是业界“没有办法的办法”。 DSP进入到多核和SoC中,表明DSP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DSP从单独的DSP处理器转变为信号处理系统赋能(enable),DSP只是信号处理系统的一部分。在这个新的阶段,除了工艺和技术进步继续提升DSP性能外,软件和应用创新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也就是说,相比前25年技术进步产生的推动力非常强大,未来25年来应用创新的拉动力显得更加重要。对于DSP厂商来说,意味着由产品和技术导向,变成系统和应用导向,继续“推”的同时,更加关注“拉”。 方进表示,信号处理已经不再单单是一个处理器了,信号处理还需要其它硬件和软件,处理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市场需要的不是单纯的DSP处理器,而是解决方案,因此出现了所谓的SoC。DSP成为一个赋能的东西,一个辅助客户进行开发的平台。方进强调说:“因此,DSP厂商不仅需要提供DSP芯片,还要理解系统。这也是TI和其它DSP厂商的区别,正是因为没有很好理解DSP系统,不少厂商退出了。” 软件和应用创新更加重要 因此,Frantz 表示,未来25年,TI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如何和系统厂商建立一种恰当关系,能够理解他们的需求,研发出他们需要的器件。“正如我前面所说的,技术发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技术推动市场(Push),另一种是市场拉动技术(Pull)。只要我们建立了这种关系,了解到来自市场的拉动力,就知道了我们技术和研发上所要推动的。”

价格下降使DSP从高端军用领域进入日常消费产品中。
价格下降使DSP从高端军用领域进入日常消费产品中。xe9esmc

方进介绍说,第一波DSP应用创新发生在电信领域,目前这个市场仍在稳定增长;第二波为多媒体娱乐产品,目前方兴未艾;而第三波应用创新则可能存在于汽车自动驾驶(汽车视觉/辅助驾驶/无人驾驶)、人性化医疗保健(人工视觉/人造假肢/便携医疗/智能药片)、数字化安全(智能可编程摄像机/视频分析)和绿色环保(数字马达控制/高级传感/数字电源)等领域。他表示,虽然我不能够确定哪些是第三波应用,但由于它们大多和个人有关,因此市场非常巨大。 林坤山补充说,目前很多人都在讨论半导体产业是否已经成熟,其实问题关键是能否找到新的海量应用,20世纪80~90年代,PC推动半导体产业,最近10年是手机推动半导体产业,虽然它们的出货量还在稳定增长,但是单价压力非常大,拉低了收入增长率,因此大家都在寻找可以带动半导体产业往上冲的新海量应用。林坤山强调说:“对于我们来说,针对各个不同有潜力的应用,我们会提供高性能多核DSP,或者提供很有价格竞争力DSP SoC,这是TI的承诺”。 而应用创新,除了需要性能不断提升的硬件外,更重要的是软件。方进表示:“DSP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客户都比我们聪明,他们的很多应用都超出我们的想象。客户的应用创新主要在软件上,例如智能视频监控中的视频分析。因此我相信信号处理的创新方面,软件还是多于硬件。”软件创新,不仅来自于客户,也来自于TI自己。为了配合客户更上层的创新,TI将提供更丰富的底层软件库和开发工具包。 林坤山则澄清说,SoC这种商业模式,并不意味着半导体公司包办一切,系统厂商仍有足够的空间去发挥。他解释说:“SoC并不等于提供整套解决方案,取决于具体终端。所谓整套解决方案,是指包括SoC、OS、BIOS、压缩软件,甚至很高层的人机界面等全部提供给客户,比如目前的手机方案。但有些产品,我们可能会设计一个SoC,提供基本的OS、软件和开发工具,让客户有足够的空间去发挥,例如我们的开放多媒体平台OMAP。另外,我们也和很多第三方伙伴一起合作,帮客户把最终产品设计出来。” 方进认为,无论是从“推”还是从“拉”的角度上来看,未来25年中国DSP应用和市场都非常精彩。“正如我所说,技术的发展依赖于推和拉。中国拥有10多亿人口,他们需要新的产品,将形成巨大的拉动力;另外中国有很多优秀大学和研究机构,推动技术的发展。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只需要见证,不需要预测。”
责编:Quentin
本文为国际电子商情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 微信扫一扫,一键转发

  • 关注“国际电子商情” 微信公众号

推荐文章

可能感兴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