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月,国务院正式下发文件宣布取消和调整186项行政审批项目,其中就包括取消由国家发改委执行的“国家特殊规定的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等生产项目核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手机牌照制度,这意味着自2004年开始在中国实施的手机生产核准制将正式取消,换句话说以前只存在于灰色市场的黑手机将被“转正”,任何厂商生产的手机只需通过信息产业部的入网检测即可上市,从而不再有手机生产牌照的限制,而“黑手机”的概念可能仅限于未经检测而流入市场销售的手机。
消息传出,立刻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有人认为此举将有助于中国手机市场最终走向规范,但也有悲观的论点认为取消牌照不会对市场带来本质性改变,甚至可能更加混乱。实际上近年来利用核准制度对黑手机实施打击意义已不是太大,政府也意识到应从行业指导和重点培育着手,充分发挥市场的杠杆作用。无论怎样,在当前已经成为事实的新产业政策环境下,身处手机制造领域的各类厂商更应该仔细解读这一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做好相应的准备。
毫无疑问,取消手机牌照带来的直接冲击就是市场将面临重新洗牌。过去一些手机制造商由于受限于必须拥有2亿元注册资金并具备一定研发和生产能力的核准条款,不得不向拥有牌照的制造商“买壳上市”,抑或自行生产但通过灰色渠道销售,这样一方面人为增加了中间成本,另一方面在市场推广上受到很大束缚。如今取消了手机牌照,使得制造商不必再扭扭捏捏,任何品牌的手机只要通过入网检测都可以正大光明走向前台,进入国美苏宁等大型连锁卖场,而且也可以大大方方地在媒体上进行宣传投入,进而抢夺老牌厂商的市场份额。对于已有牌照的厂商而言,显然这不是个好消息,特别是一些在市场上还没有形成稳定用户群体的企业,进入门坎的降低所带来的竞争者将是他们直接的威胁。
中国的手机制造商过去面临后有黑手机围追、前有国际品牌如摩托罗拉、三星、索尼爱立信、诺基亚(让我们姑且称之为MSN)等堵截的境地,有时市场地位颇为尴尬,但实际上这两大群体正是国内制造商需要潜心研究的对象。在过去核准制政策严管之下,去年中国手机市场黑手机出货量仍高达5,100万台,如果说这些全都是质次价廉的低档货或者假冒伪劣产品显然与事实并不相符。市场上固然有一些翻新机、改装机以及粗制滥造的产品,但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并不是仅靠厂商连哄带骗就可以取得,因此黑手机能够在市场立足一定有值得正规厂商学习的地方,特别是一些贴牌机。也许他们在技术开发深度上有所欠缺,但在经营策略上却表现得异常灵活,能够快速对消费者需求做出反应。另外他们与产业链上下游厂商的关系非常密切,善于充分调动各种外部资源为己所用,使最终产品的成本结构达到最优。
而面对国际领先品牌,中国制造商则必须直面竞争,靠躲是躲不过的。曾经有一些本土手机厂商为避免直接竞争而采取所谓“差异化”策略,主攻低端产品,这一战略确实也取得了短暂的辉煌,国产品牌一度占领市场大半江山。然而随着“MSN”们也开始向低端市场频频发力,显示出高中低通吃的架势,并以其强大的实力为后盾,最终大部分失地又被收回。因此提升技术水平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仍然是制造商们绕不过的话题。
尽管以后还可能会有厂商直接将未经入网检测的某款手机销往终端市场,但从品牌意义上讲,未来将不再有黑手机厂商的说法,作为同一阵营里的对手,手机制造企业在发布财报时也不能再将亏损归咎于黑手机泛滥。说到底,不管是老厂商还是“新”进入者,首先还是要着眼于基本功的演练,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互相取长补短,而对那些靠出卖牌照收取费用的厂商而言,过去的好日子已经结束。
相关新闻:
深圳欲借手机取消牌照之机再续“世界手机之都”辉煌
责编:Quen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