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

中小尺寸面板缺货,台湾地区LCM业者各显神通

LCD面板产业在台湾地区持续发展,呈现荣景,在中小尺寸产品方面,由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普及,更造成近来中小尺寸面板出现涨价及缺货的情况,导致中小尺寸LCD模块(LCM)业者的出货受到影响。在此波情势中,唯有能掌握面板来源的中小尺寸LCM业者,才能占有上风。为求确切掌握面板货源,台湾LCM产业更掀起一阵并购及投资风潮。再者,新兴应用如数码相框以及触控面板亦被台湾LCM业者锁定为新一波的发展方向。

LCD面板产业在台湾地区持续发展,呈现荣景,在中小尺寸产品方面,由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普及,更造成近来中小尺寸面板出现涨价及缺货的情况,导致中小尺寸LCD模块(LCM)业者的出货受到影响。在此波情势中,唯有能掌握面板来源的中小尺寸LCM业者,才能占有上风。为求确切掌握面板货源,台湾地区LCM产业更掀起一阵并购及投资风潮。再者,新兴应用如数码相框以及触控面板亦被台湾LCM业者锁定为新一波的发展方向。 点击放大该图 根据台湾地区工研院IEK-ITIS计划针对台湾地区平面显示器产业所发表的报告显示,该产业2007上半年总产值达新台币7253.8亿元,其中面板产业产值为新台币5217.1亿元,主力为大型TFT LCD面板产业,产值约新台币4384亿元;其次为中小型TFT LCD面板产业,产值约新台币476.5亿元;TN/STN面板产业,产值约新台币329亿元。 应用端拉抬,7寸屏涨幅明显 台湾地区资策会MIC日前更针对2007年第三季台湾地区面板市场发表调查报告,指出2007年第三季台湾地区TFT厂商中小尺寸面板出货较前季成长20.6%,与去年同期相较成长87.7%,成长动能来自传统旺季的消费性应用产品需求。MIC表示,由于模块出货占整体出货比重的56.8%,以及部分尺寸供不应求的情形,使平均销售单价有向上调涨的空间,其中以7寸面板的涨幅最为明显。展望2007年第四季为消费性电子产品的传统旺季,但是在前三季累计出货量已占预估全年出货比重的7成以上,且在整体出货量呈现小幅上涨的情形下,故预估台湾地区中小尺寸TFT面板于2007第四季度与2008年第一季度的出货表现将呈现微幅下滑的趋势,但年成长率仍达到46.2%。 观察面板尺寸应用发展,2寸面板的主要应用为手机与数字相机,手机主要以2.4、2.6与2.8寸为主,数码相机则以2.5、2.7与2.8寸为主,也有部分大厂开始采用3寸及3.5寸的面板,而部分便携式导航装置(PND)的出货尺寸,也从3.5寸朝向4.3寸的宽屏幕发展。 虽然7寸TFT面板的主要需求来自数码相框及超低价电脑等应用产品,但因产能扩增有限,部分厂商已规划朝向8寸发展。MIC资深产业分析师周士雄表示,观察近期发展趋势,面板尺寸的主流应用仍将朝向大尺寸、高分辨率的方向发展。 面板缺货问题浮现,LCM业者积极取得货源 相较于大型TFT LCD,中小尺寸LCD面板产业的营业规模相对较小,然而不同于大尺寸市场仅由数家大型业者掌控,中小尺寸LCM则仍存在中小业者发挥的空间。不过,诚如前言所述,此阶段是由面板货源的掌握来决定市场的胜败。有鉴于此,多家业者纷纷积极布局掌握中小尺寸面板来源。 例如胜华科技于2007年8月宣布以90亿元新台币购买瀚宇彩晶第2座3代面板生产线,预计2008年将在中小TFT面板领域全力冲刺,不过,业界认为是否能发挥预期效应值得继续观察。再者,兼顾TFT LCD及电子纸事业的元太科技亦于日前宣布巨额投资案,该公司将以2,600亿韩元(折合新台币约93亿元)代价,取得南韩面板厂BOE Hydis的95%股权。 据了解,目前已有三分之二面板来源系来自外购的元太科技,面对中小尺寸面板供不应求的局势,该公司希望藉由入主BOE Hydis以求稳定中小尺寸面板来源,也期待藉BOE Hydis既有客户关系,向大尺寸工业计算机及Tablet PC等高毛利利基产品进军,则是元太不惜钜资且承担跨国购并风险,也要入主BOE Hydis的原因。 投资案频传,LCM业者抢买面板生产线 再者,中小尺寸LCM业者凌巨将以新台币65亿元代价取得华映1条3代线(玻璃基板尺寸550×670mm,满载月产能为4万片玻璃基板)的消息,更是震惊台湾地区业界。 根据工研院IEK产业分析师赖彦中对此事的分析指出,2007年大陆白牌手机面板的市场需求量超过1亿片,凌巨在此市场已稳居龙头,接着要进攻前五大手机业者。但是缺乏前段面板组装产能将很难说服这些大客户如何确保面板供货顺畅,在2007年下半年的中小面板供需紧俏时期更是凸显了这个窘境。 原本凌巨认为中小尺寸面板的前段面板组装产能供给无虞,因此专注在模块领域,然而2007年下半年先是发生胜华买下彩晶的两座三代生产线,接着出现中小面板供需紧俏使得前段面板组装产能顿时变成抢手货,更令人在意的是这情景可能会持续至2008年。凌巨若是想取得前五大手机厂商的面板供应链入场券,前段面板组装产能将是当务之急。 此次顺利取得华映一条3代线,便是策略上的一大成功。 华映中小尺寸TFT LCD版图最初以中尺寸面板(尤其是便携式DVD)为主,其开始量产手机用面板时间比其它厂商晚,大约于2006年第4季度才开始。由于原先华映小尺寸模块产能极少,故小尺寸面板后段模块主要均由专业厂商代工,其中凌巨可说是华映在小尺寸模块的最大营运伙伴,约有3~4成小尺寸面板后段模块均由凌巨承包,因此此次的合作可说是各取所需。 对凌巨而言,此举最主要的目的,仍在于确保手机大厂客户。因为对诺基亚(Nokia)等手机大厂来说,在面板供不应求的趋势下,自然必须考虑面板来源的问题。虽凌巨与华映有长期合作关系,但在供不应求的状况下,没有自有产能的凌巨,将难以面对客户对于断货危机的质疑。因此,凌巨取得1座可自行掌控的面板厂,即意味提升其与手机大厂谈合约的能力,而非仅依赖市场波动甚大的大陆白牌手机市场。 LCM生产模式转变,业者谨慎应对 2007年中小尺寸面板市场需求火热,包含小尺寸的手机到中尺寸的数码相框、低价电脑等需求出现意料之外的快速成长,使得中小面板产品所消耗的面板面积迅速增加。旺季时的中小尺寸TFT面板供应已不再像以前一般无虞匮乏,面板制造厂商的产品组合策略攸关生产线的产出,也系乎未来各公司在市场竞逐之版图。整体而言,由这些投资案可看出,以往在中小尺寸TFT面板领域,台湾地区业者擅长的“面板组装出货,配合模块厂商出货”的商业模式在2007年已有大幅变化。 工研院IEK产业分析师赖彦中更强调指出,展望2008年,在TFT面板前段面板组装产能布局较弱的厂商或是独立中小尺寸面板模块厂,必须小心应付新的产业变局,稍一不慎就将被淘汰出局。 分析此模式的转变,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师杨仁杰亦指出,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手机用面板技术替代效应(即中端手机用面板由CSTN LCD转向非晶硅(a-Si)TFT LCD、高端手机用面板则由a-Si TFT LCD转向LTPS TFT LCD)于2006年后半开始发酵,带动小尺寸a-Si TFT LCD需求急速上升,使得原以超扭转向列(STN) LCD为主的面板厂均发生订单成长停滞现象;而由于TFT LCD厂模块产线扩充不及,加上TFT LCD模块制程原即为劳力密集工业,1片玻璃基板动辄可切200~300片小尺寸面板,使面板厂的人工成本压力倍增。 因此,除STN LCD产业龙头三星SDI投入AMOLED产业、胜华直接购买彩晶旧有生产线以建立自身TFT LCD及触控面板产能外,其余STN LCD厂陆续投入新兴营业模式-小尺寸TFT LCD后段模块代工,部分模块产能较充足的面板厂如群创及元太,甚至也向其它面板厂采购大片玻璃,进行后段模块加工,其中元太甚至已有三分之二的面板来自外购。简言之,即是面板厂将已完成数组制程的大片玻璃,转卖给后段模块厂,而由后段模块厂完成进一步的裂片、灌液晶及模块制程,而业务则可能由面板厂或模块厂招揽。业界观察,此模式在2008年将更形确立。 TFT进占手机应用,STN备受威胁 探讨整体面板产业趋势,许多业者的观察皆是有志一同,光联科技指出,以显示器而言,未来持续的发展趋势包括省电、增加对比、增大视角、增加色彩饱和度、增快液晶反应速度、同尺寸增加分辨率点数、减少厚度以及减少边宽等,再者,未来与触控面板的搭配机会将越来越多。光联科技的LCM模块主要应用于手机、GPS、MP3、车用显示器、数码相框、工业控制仪器及IP电话等。 光联科技的资本额为21亿元新台币(约美金六千五百万元),目前拥有三个液晶显示器面板制造工厂、一个液晶显示器模块制造工厂以及一个液晶显示器讯息面板制造工厂。员工约1,050名,所拥有的相关技术包括芯片电路板接合技术(COB)、表面贴装技术(SMT)、卷带式晶粒接合技术(TAB)、芯片玻璃接合技术(COG)、芯片软膜接合技术(COF) 等。 探讨应用面,在中小尺寸LCM产业发展中,一个相当值得注意的趋势则是手机面板采用TFT LCD的比重增加,导致台湾地区的TN/STN厂商也纷求转型。整体而言,CSTN(Color STN)的市场已渐渐被压缩,台湾地区TN/STN厂商分别增加了TFT LCM的生产线或转往其它非手机产业的应用,或者维持原来的业务。根据工研院IEK-ITIS计划的分析指出,增加TFT LCM业务的公司营收大幅成长,转往其它非手机产业应用的公司则小幅衰退,维持原有业务的公司则呈衰退。不同的公司各有成长与衰退,第二季产值比前一季下降3%。 锁定新兴应用,数码相框正热 在此波顺应趋势的转变中,除了手机外,数码相框更是众多中小LCM业者锁定的热门应用。工研院ITIS计画IEK电子组分析师杨雅岚便指出,数码相框(Digital Photo Frame)为近两年来迅速在市场窜红的新兴中尺寸显示器应用产品,虽然目前的市场销售量仍不高,但在欧美的市场已逐渐打开,成为厂商看好的新兴潜力市场。 由于数字相机与照相手机让使用者可以直接与同好分享数字影像,而非打印成数字相片等实体物,因此牵引出Digital Photo Frame的产品设计需求,近年来已有众多的厂商纷纷跨入数码相框的销售,包括飞利浦、三星、爱普生等公司。IEK预估全球数码相框的市场规模在2010年时可达到310万台。数码相框的显示器面板的规格目前以7寸到8寸、4:3屏幕为多,分辨率以640×480的数字面板为主流。 为了赶搭数码相框热潮,中小尺寸LCM业者胜华科技更是和台系NAND闪存业者群联共同成立群华电子,未来业务主轴为从事数码相框,由群联提供NAND闪存芯片和控制芯片、胜华提供小尺寸面板。此家新公司未来将结合群联在NAND闪存采购上的优势和控制芯片上的技术,以及胜华在小尺寸面板领域上的领导地位进军数码相框领域,此为台湾地区第1桩面板和内存产业的合作案,也是第1家真正掌握关键零组件的数码相框公司,相当值得注意。 触控面板潜力无穷,LCM业者极力跨足 分析带动中小尺寸LCM市场的应用区隔,市调公司iSuppli指出,虽然手机仍然是中小尺寸液晶屏幕(LCD)的最主要应用设备,但便携式导航设备(PND)、数码相框和MP3/便携式媒体播放器(PMP)等新型设备,正在该市场的销售额中占有越来越大的市占率。 另一个牵动LCM模块业者动向的话题非触控面板莫属。基本上,随着iPhone及iPod Touch全面采用触控面板,已带动两岸、韩、日系手机及MP3业者纷纷开始大量寻求相关产品解决方案,业者认为产品应用已明显扩展至4C(Car、PC、Consumer、Communication)市场领域,因此触控面板未来商机无穷,也成为中小尺寸LCM业者极力想要跨入的领域。 事实上,根据工研院IEK针对触控式面板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台湾地区触控面板产值占有率高达38%,已成为全球市占率第一位的国家,并且远超过韩国(4%)、中国(13%)、北美(17%)及日本(28%)。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台湾地区于触控面板产业掌握终端品牌客户、低成本生产制造及产业群聚等优势,有触控式消费性产品的发展潜力。 IEK指出,过去人与计算机或机器之沟通接口主要以键盘和鼠标为主,随着科技时代产品走向更友善的人机接口,因此现今之触控式显示面板主要包含3项组件,即显示面板、触控输入接口,以及包含微处理器等的电路控制板,分别为独立模块。 触控产品设计趋势随着消费者的情境需求而改变,新兴技术方案也不断崛起,从传统电阻式、电容式、超音波式、红外线式以及电磁感应式等技术外,台湾地区更善用液晶面板制造之产业优势,积极整合具内建触控功能之面板,例如在TFT LCD面板Array制程中已可以将光线感知侦测功能制作于面板上,使当手指接触面板时,藉遮光效应感知光线差异,达成触控输入的功能,增进使用及互动的效益。 日前友达光电(AUO)发布3两款4.3寸内嵌式多点触控面板(In-面板组装 Multi-Touch Panel)技术,友达发表的这两款4.3寸多点触控面板技术,面板分辨率为480×272,均采用内嵌式,即触控功能直接整合于面板生产制程中,不必再加一层触控玻璃,因此可维持原面板的薄度2.2mm。同时抗炫光的效果也十分显著,不但在阳光下依旧清晰可辨,也能维持良好的色彩饱和度。同时这两款也都克服传统触控面板仍需不时校正的麻烦。 针对数控面板的市场规模,台湾地区拓墣产业研究所(Topology Research Institute)亦研究指出, 2008年中小尺寸触控面板需求强劲,未来2年将成为全球触控面板产业的成长重心,而中大尺寸触控面板需求也将自2010年起开始发烧。预估2007年全球触控面板市场产值规模将近28亿美元,2008年可望达30亿美元。 拓墣指出,触控面板的效应持续延烧,加上市场几度传出触控面板供给吃紧,使得触控面板技术的开发迅速升温,面板大厂纷纷着手研发及规划投产;在内嵌式触控屏幕技术带动下,友达、华映、夏普、LPL与三星LCD等大厂均陆续投入开发。 拓墣观察2008年即将发表的IT产品,全屏幕触控接口已成为高阶手机及IT产品竞相采用的操作方式。以MP3播放器为例,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且产品同构型高,预估触控屏幕将成为各MP3播放器厂商拉大产品差异化的决胜武器。而Apple为稳固在影音播放器市场的龙头地位,所推出全屏幕触控设计的iPod Touch,似乎也预告未来iPod系列的产品都将换上全屏幕触控的操作接口。触控面板俨然已成为信息科技产业下一波成长的新动力。展望未来,拓墣预期触控面板将成为人机互动的最佳方式之一,到任何地方均可发现到它的踪影,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面板缺货将延续至2008,LCM业者面临重大挑战 2007年中,中小尺寸TFT LCD突然出现面板供不应求的情况,许多LCM业者措手不及。观察2008年的面板产能增加有限,然而在新兴应用的带动下,预期对于面板的需求应是更为高涨,因此供不应求的情况将持续至2008年。整体而言,面板来源的争夺战将更趋激烈,中小尺寸LCM的营业模式的改变将更为明显,如何掌握面板来源,将成为LCM业者在2008年求生及求胜的重大关键。
责编:Quentin
本文为国际电子商情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 微信扫一扫,一键转发

  • 关注“国际电子商情” 微信公众号

推荐文章

可能感兴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