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电子行业在汽车市场的带动下快速起步发展,然而与海外强手对抗时,往往不考虑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先发优势,只关注经济效益瞄准高附加值的汽车电子产品。市场竞争中的成败不仅取决于产品的优劣,策略的高下也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我国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大部分汽车电子开发集中在信息娱乐方面,电控产业化道路崎岖。”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许敏介绍道。中国一些家用电器企业也在尝试进入汽车电子行业,但主要集中在车载电子领域,通过家电车载化的手段进入低端汽车电子领域。“我国汽车电子产业还存在开发和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
许敏表示,中国汽车电子企业应该立足基础市场,开发本地市场急需的电控系统。相对车控系统而言,车载系统技术门槛低、投入资金少,但车载系统本身与汽车行驶功能无关,娱乐、舒适体验的代价是真金白银,装配对象局限于高档车型。而车控系统适用所有车款,中国自主品牌的兴起为汽车电子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由于车控电子技术门槛相对较高,中国汽车电子企业系统开发能力有限,工程化程度不足,在这一核心领域仍为一片空白。
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认为目前主力车型主要是进口品牌,在国外完成设计定型,国内合资企业无从吸收消化海外先进技术,技术壁垒重重。本土企业从功能相对简单的车载娱乐系统进入市场,逐渐与车厂建立相互信赖的伙伴关系,才有可能获得车载,乃至将来车控系统产品的导入机会。
中国汽车工业起步晚,发达国家携先发优势基本垄断了国内的汽车电子市场。2007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前十大厂商主要来自海外,博世占有18.5%的市场份额,德尔福约11%;另外车用传感器方面则严重依赖国外品牌,国内品牌仅占10%份额;而在技术含金量高的发动机管理系统、自动变速控制领域,本土企业几乎完全没有话语权。正在经历的金融危机可能创造了中国汽车电子实现逆转的契机。危机之下,汽车整车厂在选购汽车电子配件的时候开始考虑价格因素,而不像汽车旺销时代盲目追求品牌。如果自主品牌的汽车电子系统提高技术含量、产品品质过关,反而会因此获得切入市场的机会。
有的放矢制定攻坚战
尽管专业人士对于国内汽车电子产业涉足车控系统的时机存有异议,但他们有一点共识,那就是汽车上的电控系统越来越多,动力传动系统是最基础也是难度最大的。尤其发动机的EMS系统乃重中之重,通过优化发动机可以减少90%的汽车尾气污染,减少5~15%的油耗。EMS就如同汽车的大脑,管理系统牵涉甚广,汽车的底盘系统也必须与之对接沟通实现智能管理。许敏建议国内汽车电子企业根据功能相似性和可集成性,系统而有计划地攻克汽车电子瓶颈。
许敏进一步指出,电控系统中存在很多关键性技术可按技术共性集中攻关,如控制理论和控制策略、功能性的硬件和软件、操作系统开发环境。另外他强调,传感器、执行器、MCU、电磁耦合控制单元、大功率元器件是电控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必须实现国产化,避免受制于人。“电控系统制造保证高质量低故障率,系统在工艺设计、生产调试可实现,不仅是一两个样件,还要实现大批量生产。”电控系统的产业化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也需要一定规模应用来验证,还要制定电控系统国家标准统一电控系统的规格,规范汽车电子市场运行。
随着电子产品价格、能耗的降低,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汽车产品。汽车电子产业正主导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成为汽车产业的新动力和新热点。而中国汽车电子产业技术落后、开发能力弱已经严重影响了汽车产业发展,许敏呼吁汽车电子相关企业重点攻关车控系统,包括动力和电驱动系统、安全和车身网络系统,而发动机、自动变速箱和电池则是首先要研发的关键部件,另外还有执行器、电磁阀、离合器、电喷器等核心部件。
国内汽车市场的持续升温,连带拉动国内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约有数万家。就全球来看,欧美、日本等国家汽车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然而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汽车电子市场仍旧在飞速增长。驾驶、娱乐、安全等汽车功能越来越多地倚重电子,自然而然单车系统中电子系统的比重逐渐上升。一般而言,普通车型中电子系统约占总成本的约30~40%,这一数字在豪华车型汽车中更高达50%以上。
未来随着国家法规的进一步出台、消费者节能减排意识的加强、以及先进驾驶需求的抬升,将带来更多汽车电子发挥的应用机会,相信会进一步炒热汽车电子市场。
责编:Quen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