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对全球液晶面板市场而言未免有些长,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前,面板市场就已提前进入冰河期。2007年液晶面板市场需求旺盛令业界对其预期过于乐观,导致几大面板厂商产能全开,最终“供过于求”的恶果也只能由他们自己吞下,2008年末各大面板厂相继传出减产或者休无薪假的方式控制库存。
欧美市场无疑是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下的重灾区,经济大滑坡严重打击欧美市场消费者对液晶电视的购买力,因此欧美液晶电视市场整体走势疲软。好在中国正不遗余力地推行家电下乡政策,不仅拉动内需市场,刺激国产品牌液晶电视的市场购买力,惠及本土家电制造行业,更有望为海峡对岸台湾地区面板厂商破冰。
友达先进液晶显示技术艳惊四座
台湾地区作为全球液晶面板制造基地,以44.1%的出货量稳坐面板市场头名位置,而这份成绩单离不开友达的贡献。2008年友达以17%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第三大面板供应商,友达光电全球业务执行副总裁彭双浪介绍其2008年营收时指出,来自液晶电视部分收入几乎占据友达的半壁江山,比重高达45%;另外,液晶电脑显示屏业务约占22%,19%为笔记本电脑显示屏,手机/相机等占10%,剩余的4%为工业、医疗等专业应用。他表示,友达之所以能稳居世界前三大面板供应商的位置,除全球客户稳定订单的支持外,还离不开不断开拓新的应用市场。中国家电下乡计划的落实令友达看到2009年中国大陆业务大跃进的机会点,“2008年中国大陆约20%的液晶电视面板来自友达,这一市场份额将在2009年翻番。”
实际上友达早在2002年就进入大陆布局液晶面板生产线,目前在苏州、松江、厦门设有模组厂,现有80%以上的大陆订单由大陆生产基地直接供给,充分提高供货、生产排期的便利性。“客户下单之后,友达通过大陆生产基地就近服务,甚至可在几小时内将产品送达。”彭双浪的一番话为不少整机制造企业的采购消除了后顾之忧。由于金融风暴吹得市场阴晴不定,合理备货、库存管理俨然一场高风险的赌博,友达在大陆地区生产并服务客户的本地化营销策略有助于缩短供应链管理的流程,相应地也降低了危机时代的企业风险,可充分发挥产业链信息互动的实时性。
奇美推进产业链全赢模式
2009年1月,占据全球第4名多年的奇美意外以14.2%的市占率首度超越友达的13.5%,一跃成为全球单月面板出货第3名,这和奇美在大陆液晶面板的市占率随家电下乡大力推行而水涨船高密不可分。有关研究机构预测,2009年友达、奇美将瓜分中国大陆液晶面板市场50%的份额,而奇美的比重将高达33%。
去年,奇美和国内7大电视品牌联合推动“液晶下乡—万店改造工程”,在持续一年的下乡布点活动中,已经完成了12,000个销售点的改造,帮助家电企业将液晶电视搬上乡村家电销售的柜台。“只有让消费者接触到液晶电视,切实体验液晶电视的画质,才会产生购买液晶电视的想法。”奇美电子电视面板事业总处副处长洪茂盛解释“万店改造”意义时说到。
而近期,奇美更是频频从液晶产业链最上游跨界进入下游参与电视整机下乡的推广活动。郭振隆解释,这是源自于奇美与国内彩电厂采用所采用的运营模式—协同开发、协同制造以及协同行销“三位一体”。各个品牌会有不同的市场策略,奇美在产业链上游如何服务不同的品牌厂商?包办开发、制造、行销会让奇美成为液晶产业的MTK吗?洪茂盛否定了这样的猜测。“与奇美合作在于有效整合资源,而不是得到标准化的技术。”他解释道,“很难想象所有的客户得到一样的面板能设计出差异化的电视产品,我们和品牌厂商采用弹性化的合作方式。”据他透露,有的厂商和奇美单单在行销方面展开合作,也有厂商在模组方面合作,也有单独合作玻璃的厂商。奇美多元化的合作背后始终有一个主轴一以贯之,那就是节能降耗。“确定开发AGT节能屏就是奇美和各家整机电视品牌厂商沟通的产物,”洪茂盛说,“不管任何厂商制造液晶电视,节能是共同的产品需求。协同电视厂开发,可以在整机研发阶段就考虑系统成本,帮助客户做整体性规划,从而避免沟通不足所造成资源、效率的浪费。”
台湾地区液晶双虎不约而同北上大陆,显然在他们眼里大陆液晶电视品牌未来大有可为。奇美的郭振隆认为,仅目前国内液晶电视取代传统CRT电视的商机就高达4.5亿台,再加上政府大力推动振兴方案与家电下乡,因此相当看好国内市场将扮演全球液晶显示产业未来增长的主要发动机。
责编:Quen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