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不同规模数据中心,包括云数据中心,都直面海量数据迅猛增长和业务需求的快速响应,其在成本、效率、能耗上的瓶颈将会日益凸显。据IDC最新研究报告显示,近两年全球的数字信息翻了一番,中国增长显著,将占全球21%。与此同时,对存储的需求量年增长高达32%到50%,而IT基础设施支出的年增长仅为5%到7%。企业需直面该需求与支出之间的巨大鸿沟。
在数据洪流时代,数据中心主要有三个核心需求:一是降低延迟;二是降低TCO;三是永远在线。为解决上面提及的需求与支出困境,美国网络存储服务供应商LSI推出应对方案,即从数据保护、数据加速、数据共享三大方面解决这一难题。具体思路为:一个是闪存技术,它能够在降低TCO的同时降低延迟,另一个是共享式直接存储(sDAS),它能够在降低TCO的同时减少停机时间。
根据上述的方案思路,目前LSI已推出三大产品线,包括提供高性能、高可靠的RAID控制器功能,为数据提供高级别保护的MegaRAID系列;提高数据I/O速度,实现数据加速的Nytro系列;以及实现数据共享的最新Syncro系列。
LSI公司RAID存储部产品线总监Thomas Kodet |
LSI公司RAID存储部产品线总监Thomas Kodet介绍:“MegaRAID技术实际上是Nytro和Syncro系列的基础。而Nytro系列也已经推出2-3年,并基于LSI SandForce闪存技术推出Nytro系列两个拳头产品(WarpDrive和MegaRAID),分别应用在从终端到数据中心的各个环节。”
为提供网络加速和优化SSD IOP性能,并充分发挥PCIe系列的完整性能,LSI近期还推出了高性能12Gb/s SAS产品。包括12Gb/s SAS ROC和12Gb/s SAS I/O控制器。
Kodet介绍:“LSI为希望采用现有6Gb/s驱动器基础设施发挥12Gb/s速度优势的客户提供具有带宽优化性能加速功能的DataBolt?技术。DataBolt技术结合了PCIe 3.0的扩展带宽,可采用目前的6Gb/s SAS或SATA驱动器解决方案实现双倍的吞吐量性能。凭借这一特性,DataBolt技术不仅能增强产品性能,还能满足未来要求,有助于保护客户的硬盘(HDD)和固态硬盘(SSD)投资。”
目前LSI 12Gb/s SAS ROC和IOCs已投产,后续还将推出扩展器、MegRAD和HBA。
本文为《国际电子商情》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链接
本文下一页:与一线网络与服务器OEM厂商合作,密切关注中国市场
相关阅读:
• 移动大数据时代:你能从中赚钱吗?
• 企业互联网化进程中云计算的四大优势
• 把握云服务衍生的市场新机遇xfeesmc
{pagination}
实现数据共享的Syncro系列为LSI最新推出的产品,与MegaRAID、Nytro系列的直连存储不同,传统的直连存储不可共享,不可扩展,容错性也较差。而Syncro是可共享的直连存储,称之为sDAS。
借助其独具优势的MegaRAID阵列卡技术,将服务器内的磁盘共享出来,便于扩展,提高容错能力。Kodet介绍,共享是通过阵列卡之间的沟通来实现的,在MegaRAID技术之上增加沟通功能以后,实现共享存储,可以在多个服务器中进行扩展。Syncro有两个系列,Syncro CS针对小企业和部门级应用,Syncro MX针对超大型数据中心。
大型数据中心一般采用DAS存储架构,数据中心服务器一般可分为两种存储类型:贫存储节点和富存储节点。所谓贫存储节点服务器是指前端网络服务器,负责接入网页和缓存数据等;富存储节点服务器是指后端数据库存储器,负责数据库、分布式对象存储和分析。
LSI Syncro系列就是希望为这两种类型服务器提供解决方案,Syncro MX-B是LSI向市场上推出的第一款Syncro产品。
Kodet介绍:“Syncro MX-B重要是面向贫存储节点服务器,拥有独立的预配置1U机架式安装系统,可降低启动盘故障率10-100倍;同时降低硬盘运营成本40%-60%;最多可实现为48个服务器提供独特的镜像化启动。针对富存储节点存储器,尽管我们还没有产品推出,但它确实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会帮助我们解决未来的很多挑战。我们还将在下一个季度推出面向中小企业的Syncro CS产品,希望帮助一些中小企业降低大量的硬件成本、管理成本、能耗成本和机房空间成本,从而降低TCO。”
目前LSI主要与一线网络与服务器OEM厂商合作,同时也在密切关注中国市场,正在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腾讯、阿里巴巴、百度这些厂商密切合作。Kodet表示:“我们注意到,现在网络和云应用运营商的发展趋势都是向着商业化的环境发展。比方在美国,由于Facebook的推动,越来越重视这种开放计算平台,中国也是如此,所以我们LSI也希望在今后开发的技术产品中,与这些需求一致,开发的技术产品应该是兼容,而不像过去只注重一级的OEM厂商。另一方面,就是加大中国市场的支持力度,增加技术和销售支持人数,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和沟通。”
本文为《国际电子商情》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链接
相关阅读:
• 移动大数据时代:你能从中赚钱吗?
• 企业互联网化进程中云计算的四大优势
• 把握云服务衍生的市场新机遇xfeesmc
责编:Quen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