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的自动驾驶渗透率和商业化步伐正在加速,智能驾驶能力已成为各家车企比拼技术实力的核心赛道。一方面。L2+级别的自动驾驶规模量产不断猛增,并逐步向L3级过渡;另一方面,高级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应用也正在干线物流、港口、矿山等特定场合逐步展开。
在自动驾驶多点开花的背后,感知层“三件套”——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纯视觉感知,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x1vesmc
Yole Developpment的最新报告显示,2022年以来,汽车雷达市场呈现出非常强劲的增速,市场总规模有望从2022年的18亿美金增长至2025年的30亿美金,甚至更多,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8%-20%。尤其是4D成像雷达,其市场规模在2022年仅为2亿美元,到2028年,就将提高到2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9%。x1vesmc
高速增长的原因,一是因为雷达传感器是无人驾驶汽车的眼睛,其分辨率、探测精度、安全性和可靠性将对智能交通的发展和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进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因为在L2+(有条件的自动驾驶)和L3-L5(高级/完全自动驾驶)这两个最具前景的自动驾驶领域,所需的传感器数量和性能都在不断提升,这也成为4D成像雷达最主要的使用场景。x1vesmc
所谓“4D成像雷达”,就是与现有的传统毫米波雷达相比,其在水平和俯仰方向上的分辨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可以在任何光照或天气条件下,将雷达的功能从测量距离、速度、水平方位角扩展到涵盖距离(Range)、方位(Azimuth)、俯仰角(Elevation)和相对速度(Velocity)的测量,显著增强了雷达的性能。x1vesmc
通俗地讲,就是它不仅可以“理解”水平面,还可以“理解”垂直平面,真正把前方探测到的物体轮廓大概描绘出来,从而帮助车辆判断是在物体“下方”还是“上方”行驶。x1vesmc
如果用数字加以定量描述,4D成像雷达可以实现超过300米的探测距离,可以在水平和俯仰方向上达到小于1度的分辨率,输出类似激光雷达的点云。也就是说,4D成像雷达可以用很高的分辨率去探测物体的距离、速度、水平角度和高度,并通过点云对环境和目标的轮廓进行描述并分类,从而满足L2+ ADAS系统的需求。x1vesmc
据Yole统计,大陆集团、博世、海拉、安波福、电装和Veoneer这六大公司掌控着毫米波雷达市场,芯片方面则主要被NXP、英飞凌和TI等几家厂商瓜分。而在进入4D成像雷达市场以后,除了传统的毫米波领先厂商外,不少新的竞争对手也在涌现。x1vesmc
例如瑞萨通过收购印度4D成像雷达解决方案供应商Steradian扩大了其在雷达市场的影响力;此外还有Arbe Robotics、Vayyar Imaging、Uhnder,即便擅长做ADAS芯片的Mobileye也开始在这个领域异军突起。中国企业方面,Altos Radar(傲图科技)、隼眼电子、加特兰、华域汽车、赛恩领动、森思泰克、纵目科技等,都陆续推出了突破性的4D成像雷达产品。x1vesmc
截至目前,包括乐道L60、上汽飞凡R7、理想L7、长安深蓝SL03、路特斯Eletre等车型皆以搭载4D成像雷达量产上市。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国内至少有10家4D毫米波雷达企业获得融资,已披露融资总额超十亿元,蔚来、小米、百度,乃至禾赛科技都曾出手投资过4D雷达新创公司。x1vesmc
目前雷达市场有两大重要变化:一是毫米波雷达技术从之前的SiGe转型到RFCMOS,第二个关键变化是24GHz传感器正被77GHz传感器取代。得益于MMIC芯片工艺的不断改进下,车载毫米波雷达系统成本已经持续下行至初代工艺对应成本的30%,这直接推动了4D成像雷达市场的三重加速成长——“更多车辆使用雷达”、“每辆车拥有更多雷达节点”、以及“更多的半导体器件数量”。 x1vesmc
有意思的是,在4D成像雷达热度一路飙升之际,一直饱受高昂成本诟病的车载激光雷达市场,正逐渐打入千元级细分赛道。x1vesmc
4月中旬,速腾聚创发布中长距车载激光雷达MX,价格可下探到200美元;禾赛科技推出基于第四代芯片架构的超广角远距激光雷达ATX,虽未公布价格,但屡次提及“性价比”;更早之前,吉利系的亿咖通发布两款激光雷达产品,号称其短距激光雷达的售价能下探到100美元左右,长距为200美元左右。x1vesmc
在全球范围内,激光雷达行业的主要玩家有美国的Velodyne、Luminar、Aeva、Ouster,以色列的Innoviz,以及中国的速腾聚创、禾赛科技、图达通、华为等。据Yole统计,2023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占率排名前五的厂商中,前三名都是中国企业,分别是禾赛、速腾聚创和图达通,这三家的市占率总和达到80%,剩下的20%市场份额则由法雷奥、大疆览沃、华为、Cepton、Innoviz等公司瓜分。x1vesmc
以速腾聚创刚刚公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为例,交付量与经营数据均表现亮眼。其中,第一季度激光雷达产品总销量约120,400台,同比增长457.4%,应用于ADAS领域的激光雷达产品销量约为116,200台,同比增长542.0%。x1vesmc
营收方面,第一季度实现总收入约3.6亿元,同比增长149.1%;毛利率提升至12.3%,较2023年第一季度4.1%的毛损率改善了16.4百分点;经调整后净亏损约0.8亿元,同比收窄11.5%。能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要知道,速腾聚创在2022年售出了3.69万个ADAS用激光雷达,营收1.60亿元,但毛利率只有7.4%。x1vesmc
车企方面,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已有36家中国车企宣布使用激光雷达,国内约有106款搭载了激光雷达的车型上市,占全球同期搭载激光雷达新车型总数的90%。IDTechEx在《激光雷达2024-2034:技术、参与者、市场和预测》报告中指出,到2034年全球汽车激光雷达市场将达到95亿美元,而且“性能不再只是推动激光雷达在汽车应用中采用的唯一因素。”x1vesmc
因为,与Tier 2激光雷达公司相比,汽车制造商和Tier 1有着非常不同的考虑,后者更多地关注技术进步和性能改进,而前者同等或更多地重视其他因素:成本、可靠性、汽车认证可能性、供应链、大规模生产能力、可扩展性和易于集成等。x1vesmc
x1vesmc
激光雷达厂商地理分布x1vesmc
不过,高光的市场表现背后也是有很大隐忧的。2023年9月,博世宣布退出高端自动驾驶汽车激光雷达传感器的开发,将资源重新分配到毫米波雷达和其他传感技术上;Ouster、Luminar等海外大厂的2023年业绩关键词也基本锁定“亏损”、“裁员”。同时,BEV+Transfomer引领下强调的轻地图模式正取代高精地图,成为高级智能驾驶的新卖点,新上市车型对激光雷达的用量需求在减少,比如华为、理想、蔚来都使用单LiDAR方案,小鹏和长城系的蓝山等则使用双LiDAR方案,3个及以上的多激光雷达方案基本看不到。x1vesmc
再来看一看特斯拉最喜欢的纯视觉方案的市场表现和最新趋势。x1vesmc
得益于AI算法的升级和车企“降本增效”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车企愿意采用以视觉为主的感知方案。因为这类方案减少了对激光雷达的配置,大幅降低了系统硬件成本。典型代表是特斯拉,自2022年10月开始从为北美、欧洲、中东和中国台湾制造的Model 3和Model Y上拆除12个超声波传感器之后,其“8个摄像头+1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的Autopilot 3.0系统,减为“8个摄像头”的纯视觉方案。 x1vesmc
作为自动驾驶最重要的传感器,摄像头的像素持续升级,800万像素摄像头的搭载量迅速提高。相比100万-200万像素,800万像素车载摄像头意味着更远的探测距离、更宽的视角,以及更高质量的图像信息。目前的高速NOA以800万像素摄像头为主,随着360°全景式影像监控系统越来越受到关注,环视摄像头用量的大幅增加。x1vesmc
高阶智驾更多采用11V或12V的配置(2-3个前视摄像头+4个环视摄像头+4个侧视摄像头+1个后视摄像头),有助于带动前视和侧视摄像头的装车量的提升。例如蔚来ET7就使用了11个8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极氪001使用了14个摄像头,包括7个8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x1vesmc
x1vesmc
来源:Omdiax1vesmc
Mobileye副总裁及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路以理(Elie Luskin)此前在接受《国际电子商情》采访时认为,纯摄像头系统本身就已经是独立的、主流的,而且是安全的解决方案,很多中国的车企客户都选择了纯视觉的摄像头解决方案,仅Mobileye EyeQ6L系列目前就已有百万计的订单。所以对于ADAS级智驾车型而言,“我们认为是没有必要再加上激光雷达或雷达的。”x1vesmc
高端AV汽车市场的情况会有一些不同,尤其是针对高端市场的中国车企,他们从一开始就使用非常昂贵的传感设备和多功能的集成芯片系统。但路以理的看法是,“这样是不可持续的”,因为OEM现在一方面面临非常大的降价压力,另一方面还要保持必要的核心价值功能与车辆安全性,在此情况下,省却激光雷达和传感器会是第一顺位考虑的事,然后就会考虑更好的纯视觉系统来降低OEM的价格压力。x1vesmc
然而,纯视觉方案对算法的要求较高,需要海量数据做训练,其探测精度也易受到天气和环境的影响。对于自动驾驶来说,器件冗余是安全的必要保障,就好比激光雷达的两个核心能力:测距精度和通用障碍物识别,确实是有优势的。在L2++层次之上,激光雷达可以只是备选,更多是为整车提供更多安全性和舒适性;L3/L4时,激光雷达几乎就是必选项,那时,不光是前置要安装激光雷达,周边也要拥有三个长距激光雷达辅助,来追求更高的安全性。因此,多传感器融合的感知方案会是现阶段多数车企的选择。x1vesmc
微信扫一扫,一键转发
关注“国际电子商情” 微信公众号
中欧汽车贸易战第一枪。
该部门拥有200多名员工,预计关闭后将有岗位裁撤。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凭借持续的创新投入和转型升级,再次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2024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舞台上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连续15年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和创新活力。
总市值最高接近230亿元,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黑马”。
国际电子商情22日讯 全球领先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公司Cadence在当地时间周二(1月21日)在官网宣布,已经就收购嵌入式安全IP平台提供商Secure-IC达成最终协议。
2024年以来,A股市场芯片行业掀起并购热潮。
国际电子商情讯 美东时间202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其就职首日签署了一系列行政令,废除了前总统拜登政府的78项政策,其中包括对人工智能的监管政策。这一举动不仅引发了广泛的政治讨论,也对高科技行业和半导体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矛头对准了电动汽车行业。
剥离ODM业务资产,聚焦半导体业务,是闻泰科技当前的重要战略选择。
物流专家在加强供应链体系时,越来越倾向于采纳高效且创新的策略。零担运输(LTL)作为行业内越来越受青睐的运输方式,为电子供应商及其货运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那么,零担运输是如何提升供应链的弹性的呢?
国际电子商情17日讯 面对美国政府近期针对中国半导体及人工智能产业不断升级的打压行为,中国商务部已经采取行动,依法启动了调查程序……
CSIA:共同捍卫人工智能这个全人类的智慧结晶。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研究报告指出,NANDFlash产业2025年持续面临需求疲弱、供给过剩的双重压力。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调查,1月21日嘉义地区芮氏规模6.4地震对邻近的晶圆代工厂、面板厂影响情况,TSMC(台积电)及
从拉各斯到内罗毕,从开罗到约翰内斯堡,线下零售渠道依然是非洲智能手机市场的中坚力量,在绝大多数地区贡献了超
荷兰特文特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工艺,能在室温下制造出晶体结构高度有序的半导体材料。
TrendForce集邦咨询公布了1月下旬面板报价,2025年1月下旬,电视面板价格上涨;显示器、笔记本面板价格持稳。
国家大基金队伍之一大基金三期再次出手,巨资布局人工智能(AI)。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调查1月21日嘉义地区芮氏规模6.4地震对邻近的晶圆代工厂、面板厂影响情况,TSMC(台积电
根据Trend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2025红外线感测应用市场与品牌策略》报告,目前激光雷达(LiDAR)在车用市
1月14日,美国射频厂商MACOM宣布拟投资3.4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5.28亿元),对其位于马萨诸塞州和北卡罗来纳州的
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最新财报亮眼。
继美光和三星两大半导体厂商发生人事变动之后,近日,英特尔前首席架构师跳槽至高通的消息再次引发业界高度关注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研究,美国2024年12月非农就业人数和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皆优于市场预期,美国
英飞凌位于曼谷南部沙没巴干府的新后道厂破土动工,该厂将扩大公司在亚洲的生产布局。
2024年,集成电路行业在变革与机遇中持续发展。面对全球经济的新常态、技术创新的加速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
雅加达,印尼- 2025年1月14日 - 全球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艾睿电子(Arrow Electronics)与印尼初创协会合作(STARFIN
无畏挑战 共创未来祥龙回首留胜景,金蛇起舞贺新程。在2025年元旦新年之际,深圳市凯新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
最新Wi-Fi HaLow片上系统(SoC)为物联网的性能、效率、安全性与多功能性设立新标准;
配套USB网关,轻松实现Wi-
随着与三安光电的碳化硅合资工厂落地重庆,2024年6月,意法半导体与重庆市彭水自治县同步启动了可持续发展合作
凯新达科技 自由之旅 征途同行
NVIDIA Jetson Orin™ Nano Super 开发者套件是一款尺寸小巧且性能强大的超级计算机,重新定义了小型边
德州仪器今日推出了全新的集成式汽车芯片,能够帮助各个价位车辆的驾乘人员,实现更安全、更具沉浸感的驾驶体验
广州飞虹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广州越秀区,诚信经营20多年。主要研发、生产、经营:场效应管、三极管等半
近日,半导体存储品牌企业江波龙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以下简称“电子五所”)在江波龙
深圳迈巨微电子有限公司深耕锂电池管理芯片领域,围绕电池健康和安全,电池电量计算二个核心技术能力,提供完善的
点击查看更多
北京科能广告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
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