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2025年是量产元年,商业化加速落地

全球已有18家车企接入人形机器人领域。

国际电子商情25日讯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软硬件的持续优化,无论是突然爆火出圈的机器人厂商(如宇树科技),抑或是视人形机器人为第二增长曲线的车企(以特斯拉为代表),都在不遗余力地加速推进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2025年,人形机器人迎来量产元年,产业链值得期待。z7besmc

量产在即,2025年成关键节点

如果说,2024年是全球人形机器人原型机发布元年,那么,2025年则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到2026年将迎来商业化应用爆发。多家机器人科技明星公司也已经公布了量产计划:z7besmc

  1. 特斯拉:计划2025年生产1万台Optimus,2026年中开始量产每月1万台,2027年达到50万台。
  2. FigureAI:未来4年将量产10万台人形机器人。
  3. 1XTechnologies:预计2025年量产数千台NEO双足机器人,2026年规模化量产,2028年达到数百万台量产目标。

反观中国市场,如优必选、宇树科技等机器人公司也在积极推进量产。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宇树人形机器人登上春晚爆火,近期宇树售价9.9万元的消费级人形机器人G1、售价65万元的工业级人形机器人H1人形机器人在上线京东平台后迅速售罄下架。(点击回顾z7besmc

对于机器人的定价,宇树科技工作人员表示:“未来,四足机器人降到三四千人民币的问题不大,可以真正进入消费级时代。目前四足机器人1万人民币的价格,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有点贵的。”z7besmc

多家车企跨界入局人形机器人

除了具身智能领域的垂类企业外,还有不少“跨界选手”也在布局机器人业务。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汽车企业。z7besmc

汽车是人形机器人重要应用场景之一,汽车厂商在精密制造、大批量以及人才、资金上具备优势,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汽车行业重要延伸方向。z7besmc

近期,小米、小鹏、蔚来等多家车企宣布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特斯拉、广汽等巨头亦加速布局。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18家车企接入这一领域,试图在“智驾技术同源”的框架下,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实现从汽车制造商向智能出行及智能生活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z7besmc

当然,目前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以工业场景为主。在汽车制造等工业领域,人形机器人可用于危险作业的替代、自动化生产等,提升工厂生产制造效率、缩减人工成本:z7besmc

  • 工厂自动化:特斯拉计划2025年部署超1000台Optimus于生产线;广汽GoMate机器人以15km/h速度执行搬运、倒茶等精细任务,替代高危岗位,计划在广汽传祺、埃安等主机厂车间生产线和产业园区率先开展整机示范应用。
  • 质检与工具融合:蔚来尝试利用人形机器人搭载视觉感知器,实现车辆外观自动化检测,提升质检效率。

而家庭服务场景仍处于探索期,人形机器人可作为家庭护理和陪伴助手,为老年人、儿童等提供生活照料、情感陪伴、健康监测等服务。小米CyberOne的护理功能、特斯拉Optimus的未来家庭助手定位,均需突破成本、交互安全性等技术瓶颈。z7besmc

有分析指出,家庭场景的规模化需将机器人单价降至10万元以下,并解决“通用性”难题——当前产品多局限于单一功能,如扫地、运输等。z7besmc

此外,人形机器人还可应用于教育、娱乐、医疗等多个领域,如担任教育辅导教师、娱乐表演者、医疗护理员等角色,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和创新体验。z7besmc

责编:Momoz
  • 微信扫一扫,一键转发

  • 关注“国际电子商情” 微信公众号

近期热点

广告

EE直播间

更多>>

在线研讨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