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
广告

浓香散尽,一碗酒渣——中移动18号员工离职加盟华为

2017年来,国内电子通信半导体行业人事变动剧烈,智能手机产业也有种热闹喧嚣落幕的味道。前有华为清理中国区交付工程维护34岁+员工风波,中国LED照明企业收购欧司朗半导体前销售老大加盟美信,裁员、倒闭的消息频次变高。现在,誓与中移动共沉沦的元老,邮电部新建移动局(中移动前身)第18号员工跳出编制、加盟华为。 第一代iPhone发布至今已过十年,现在的华为也像极了2008年如日中天的中国移动,变化是世界的常态,而如今的中移动面临的远远不止是优秀人才流失的危机。上周末,一封中国移动业务支撑部宁宇处长亲笔的离职告别信刷屏通信界朋友圈。 浓香散尽,一碗酒渣,辛苦喝完,只剩半杯茶末。宁宇是邮电部新建移动局第18号员工,是整个中国移动集团工号为70号的员工,是中移动最重要的部门之一业务支撑部的第一号员工,也是大学毕业23年来唯一的一份工作,正式宣布离职。宁宇把青春献给了中移动,中年加盟华为挑战自我,职业精神让人钦佩,以下为《移动,再见》全文:

是的,在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CMCC宁宇从中国移动离职的申请已经得到了批准。n3Hesmc

在中国移动工作了23年的我,终于要和它说再见了。n3Hesmc

一个小男孩儿的故事

(1)

1994年的夏天,一个穿着短裤和T恤的男孩走进邮电部的大门。一个刚刚毕业的本科生,被分配到了邮电部移动通信局这个新鲜的单位,成为这个单位的第18个人。n3Hesmc

他叫宁宇。n3Hesmc

邮电部移动通信局,隶属于邮电部下设的电信总局,成立于1994年3月26日,办公地点在邮电部大楼旁边的一个招待所。n3Hesmc

如今偶尔路过那里,心里还会充满感慨:谁能想到,中国移动——这个全世界最大的运营商,就是从这里起家的。n3Hesmc

那个时候,大政方针由邮电部和电信总局把关,具体业务由省邮电管理局落实,小小的移动局就是做一些跨省的、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比如组织开通移动通信的漫游业务等等。n3Hesmc

看着大家忙来忙去,作为一个新人又什么都不会,那种心情我至今都还记得。n3Hesmc

虽然能力不足,好在小男孩儿热情有余,帮着大家做些琐事,后来逐渐有了自己具体负责的事情。n3Hesmc

1995年8月,领导明确让他负责漫游的计费和结算工作;没过俩月,全国移动电话漫游计费中心的建设任务布置下来,男孩儿硬着头皮成了项目的主管。n3Hesmc

这个项目要建设一级数据处理系统,还要购买各省的通信设备,而项目预算只有150万人民币,合同中约定的工期只有三个月。男孩儿什么都不懂,不知道项目款可以追加,更不敢让项目逾期,唯一能做的,和开发商日夜奋战,最后居然按期交付了。n3Hesmc

这就是我走上业务支撑道路的故事。n3Hesmc

(2)

移动通信的初创时代,给了年轻人很多机会。n3Hesmc

当时,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能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更想不到,我会在未来的二十多年中,与中国移动共同经历风雨,共同成长进步。n3Hesmc

如今,我已经有机会作为考官,从众多优秀的应届生和应聘者中,选拔进入中国移动的幸运儿。看到他们,我经常在想:如果当年的我和这些人才PK,恐怕连复试的资格都没有。n3Hesmc

毫无疑问,我是那个大时代的幸运儿:在能力不足的时候得到了机会,抓住机会锻炼和提升,逐渐让自己增强了能力和信心。我能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成长为如今的行业专家,离不开中国移动为我提供的绝好平台。n3Hesmc

人在职场,肯定会经历高潮和低谷,我在移动也曾经有过不顺心的经历,也曾很多次产生过离开的念头。但每一次,直觉都认为我不应该走,可又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度让我非常困惑。n3Hesmc

后来,在一次座谈会上聆听一位领导的发言,我才豁然开朗:留在移动,不仅是因为在这里衣食无忧,不仅是在这里有归属感和荣誉感,甚至不仅是收获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而是因为,中国移动能给我自我超越、持续提升自己的空间。n3Hesmc

想明白这一层之后,我的心思就非常坚定了:只要在中国移动仍然有提升能力的空间,我就一定会继续在这里努力。n3Hesmc

(3)

我曾经不止和一个人说过,我的工作岗位太赞,千金不换。n3Hesmc

一方面,无论是技术发展还是业务创新,无论是组织变革还是流程调整,甚至是财务口径和管理的优化,落地执行都需要通过业务支撑系统,都要把需求提给业务支撑系统部。而根据内部分工,这些需求几乎都会批转到我所在的处来处理。n3Hesmc

所以,我有机会接触到中国移动几乎所有的新东西。n3Hesmc

另一方面,无论是什么样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全球IT厂商都希望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成为他的客户,因此,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将产品的特性、思想和精华向我来推介;即使有些产品和厂商没有进到国内,只要我提出来,就会有咨询机构和合作伙伴想办法搞定。n3Hesmc

所以,我有机会接触到全球几乎所有的IT新科技。n3Hesmc

能有机会学这些东西,能得到这些成长空间,不是因为我,而是因为我这个位置,我所在的平台。或者直接说,这些是中国移动给我的。n3Hesmc

不仅是精神方面,在物质方面中国移动也对我不薄。我赶上了移动通信发展的好时代,中国移动刚上市的时候,薪酬待遇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那时候移动员工买得起车,供得起房,社会地位也高,确实是令人尊敬,给了员工内心满满的安全感和荣誉感。n3Hesmc

这是我们的船

(1)

有一本畅销书,叫《我们的船》。它谈的是员工和企业共成长的话题。企业就是船,上了船之后,船员的命运就和这艘船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在茫茫大海上,如果船沉了,“我们”还能存活么?n3Hesmc

移动通信大发展的时候,中国移动是旗舰,率领着各种大小舰只乘风破浪,而我有幸站在船头,沐浴着新鲜的味道,那叫一个爽!n3Hesmc

后来,形势逐渐变化。虽然企业的业绩突飞猛进,但逐渐的,社会各界对中国移动不再友好;再加上梦网业务中SP的欺诈,后续频发的贪腐案件,尤其微博兴起时,出现了很多虚假、不实的负面报道。n3Hesmc

中国移动的员工有着非同寻常的使命感和荣誉感,认为企业的成败荣辱都和自己息息相关。在很多官方不好出面的情况下,各地的移动员工都会自发组织起来,形成了来自民间的草根力量,努力澄清和传播真实的声音。n3Hesmc

我也是这支民间力量的一员。n3Hesmc

作为总部员工,其实是需要尽量避开直接战斗的。所以,我往往从技术的视角,通过长文来澄清误会,对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不求每个人都赞同我的观点,不求所有人都看懂我的文章,但是如果你想学习了解真相,就去我的文章里找答案。n3Hesmc

久而久之,这就成了我的风格。n3Hesmc

(2)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互联网成为时代新宠,而随着普及率的攀升,移动通信发展的高峰期渐渐地逝去。不仅中国移动奔跑的步伐慢了下来,国内外的运营商普遍呈现出增长乏力的状况,快速发展时期埋下的问题和矛盾,逐渐显性化。n3Hesmc

但运营商最大的隐忧,是优秀人才的纷纷离去。n3Hesmc

原因有很多:运营商的大企业病越来越重,传统僵化的管理和年富力强的领导收窄了上升通道,至于薪酬待遇更是经年不动,而凭借在运营商培养锻炼出来的能力,优秀人才完全可以在社会上找到用武之地……n3Hesmc

于是,运营商在人才市场上逐渐失去竞争力,人才的流失也越来越严重,很多高管和精英的离去,从四座皆惊到见惯不惊,逐渐成为了常态。n3Hesmc

最开始,是入职三五年的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不高,外面稍有诱惑就走了。后来,工作五年以上的员工,看到升职无望也走了。再后来,十年以上的老员工也心动了,如果有好机会,同样也就走了。n3Hesmc

几年前,我曾经和朋友打过这样的比方:中国移动有恩于我,即使他是一艘逐渐下沉的冰海沉船,我也会尽我所能帮更多的人离开,而我自己甘愿和船一起沉向海底。我一方面为离开的人能找到更好的岗位而高兴,另一方面为中国移动惋惜却又无可奈何——毕竟运营商的势头减弱,留下来不是好选择。n3Hesmc

(3)

直到那天,偶然重新翻《我们的船》,我才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归属感是好事,但是物极必反,归属感太强也有问题。n3Hesmc

我是中国移动业务支撑部门的第一个员工,从某种角度来说,业务支撑这个专业是我和那些初创者一起奋斗的成果。在我们眼里,业务支撑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抚养他长大,容不得别人欺负,见不得孩子走弯路。n3Hesmc

但是我们心目中的“正路”就是对的么?当然不一定。n3Hesmc

比如,我以为是大家一起被困在船里,想解救大家;可就有人认为我是在忽悠:“让我们撤离,怎么你不走?”n3Hesmc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n3Hesmc

这是“我们的船”,而不是“我的船”。n3Hesmc

即使职级再高,我只是其中的一个角色,不能代替别人思考和决定,以己度人,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当然是错的。n3Hesmc

一个组织、一个企业,需要合理地把大家的才华、技能、知识、专长集成在一起,这样产生的成效才比各自为战、单打独斗强。这就需要内部“协同”。n3Hesmc

如果组织里各单位选定的目标不一样,各自的工作思路风格迥异,相互不沟通甚至相互拆台,即使都是有好的愿望,恐怕最终的合力也难以形成,你以为正确的路,恰恰是发展的阻力。n3Hesmc

一旦这个心结没了,很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n3Hesmc

分手,不要等到双输的时候

(1)

在一个专业里待得太久,容易把对于某个团队的忠诚和情感,演变为狭隘的本位主义和保守主义,甚至产生“精英情节”,认为只有自己才懂,别人都不懂。n3Hesmc

越来越多人把业务支撑看成了保守势力,阻碍了企业的创新发展:n3Hesmc

讨论新业务方案的时候,总是业务支撑部门在提反对意见,这不可行,那不该做,理由多是现有的既定的流程规则是如何操作的,与新需求有冲突。每次开会讨论都是如此,每个需求讨论都是如此,你还没法反驳——因为他们说的是实际情况。n3Hesmc

好不容易把技术方案讨论完,谈到实施环节,业务支撑部门一张嘴,就说要全网三个月的改造时间,完全跟不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速度。对于业务部门来说,对系统不了解,对现有的规则也不清楚,更不可能和业务支撑部门讨论IT方面的专业问题,即使背后恨得牙痒痒,也只能无可奈何。n3Hesmc

在研究改革和整体创新问题时,业务支撑部门更是主要的反对方。n3Hesmc

作为生产职能和管理职能兼备的角色,业务支撑部门身上,现网运营体系的痕迹太重,因此主要想的问题,都是会对现网的改变和影响。n3Hesmc

于是,技术方面的专业和思维方面的固执,逐渐成为企业改革发展的千夫所指——你不能说具体哪一件事他们错了,但无论是哪个部门提出要变革,这个部门就跳出来,说这么做不行,那么说也不对。n3Hesmc

这不是保守僵化,是什么?n3Hesmc

(2)

另一边,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业务支撑部门也有诸多不满。n3Hesmc

运营商是一个遍布CT(通信技术)思维的企业,在这里IT人是另类的,孤独的(关于这个问题,参见我的文章互联网思维太远)。n3Hesmc

IT人谈的是服务,CT人说的是产品。n3Hesmc

IT人讲速度和灵活,CT人保质量和稳定。n3Hesmc

IT人看的是流程和业务规则,CT人搞的是标准和技术规范。n3Hesmc

前端的市场业务部门面对竞争对手可等不及,怎么办?网络侧的改动不可期,需求变更主要靠IT支撑系统,对此,运营商已经习惯了。n3Hesmc

凭什么CT的技术平台和网络升级搞个一两年大家都觉得很正常,而IT支撑改造要花一两个月大家就觉得系统不灵活?因为你是IT系统。n3Hesmc

为什么人家互联网公司的IT系统就是灵活的?能够一点上线全网推广?业务支撑部门有苦说不出:后端资源部门多是CT的思维和工作模式,资源池和其他网络设备一样要确保安全稳定,项目采购要确保流程规范,各种操作和行动都要符合运营商的各种内部管理。n3Hesmc

比如,今年初有一个紧急需求,总部支撑部门需要16台X86设备,但是资源部门说:没有机器,满足不了。n3Hesmc

只是16台X86啊!n3Hesmc

(3)

“黑天鹅”代表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比黑天鹅更危险的,是“灰犀牛”。n3Hesmc

犀牛体型笨重、反应迟缓,你能看见它在远处,却毫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来,爆发性的攻击力定会让你猝不及防。危险并不都来源于突如其来的灾难、或者太过微小的问题,更多是因为我们长久地视而不见。n3Hesmc

这,是渐渐时髦起来的“灰犀牛”理论。n3Hesmc

看到灰犀牛冲过来时的无措,是因为在此之前,你不愿意面对颠覆性的问题,不愿意探求风险的解决之道,害怕知道答案后不得不去处理,更害怕即使处理了也不一定能解决。n3Hesmc

人们宁肯选择逃避——“应该不至于吧”,“倒霉的不一定是我吧”。但最终结果呢?n3Hesmc

运营商会不会一步步走向哑管道,成为基础设施?n3Hesmc

与互联网相比,通信技术不再是改变人们生活的主力军,总理还在不断喊话提速降幅,运营商离新时代的自来水公司还有多远?n3Hesmc

运营商将如何保持正常运转?n3Hesmc

增收空间收窄之后,降本增效可能成为企业的主题词,那么运营成本怎么降?n3Hesmc

如果刚性成本都砍不动的话,是裁人还是降薪?n3Hesmc

运营商的内部管理会如何突破?n3Hesmc

如果遇到大规模轮岗、重组、改革、人员调整,留给IT专业人员的自主空间会不会越来越小?n3Hesmc

IT人员在CT企业里生存状况会不会越来越恶劣?n3Hesmc

虽然运营商这些年来一直在谈数字化转型,但是各级领导各个单位中,IT人才仍是稀罕物。这与IT部门独立发展有一定关系——就像美军改为全志愿兵役之后,与社会各阶层的关系变弱了。靠CT人的学习苦干就能实现运营商的ICT转型么?n3Hesmc

这些在我看来,都是大概率事件,都可能变成势不可挡的“灰犀牛”。n3Hesmc

(4)

趁着我的固执与保守,还没有给企业带来更多更大的问题,我选择了离开中国移动。n3Hesmc

在我递交的辞职报告里,我说得非常直白——我的离开会给其他同志带来成长的空间,也许换一换思维,对企业的发展更有力;也许换一换人员,能让IT部门的能量更增强,也许换一换思路,能让系统结构和能力进一步优化和提升。这是双赢的好事。n3Hesmc

趁着中国移动的同事们对我还存有好感时候,我选择离开中国移动。n3Hesmc

这么多年来,中国移动总部新员工培训的时候,都是我过去介绍业务支撑工作的;在内部的很多会议上,我与众多同事一起讨论研究;在网络上发表的观点、写的文章也广为流传。内部好多同事都认识我,尊我为专家,我也曾经以自己的知识和专业领域的影响力而自豪。n3Hesmc

但如今回想,可能很多观点和行为并不一定妥当,脾气也越来越暴躁。难道真要等到大家对我意见重重的时候,再黯然离去么?n3Hesmc

趁着灰犀牛还没有转过身,还没冲过来的时候,我选择离开中国移动。n3Hesmc

对于很多人来说,前面说的那些变化未必会发生,即使发生了也不受什么影响。但对于我个人来说,无论未来发生什么变化,我的发展空间都可能会缩小,我的工作内容都可能让我不喜欢,我的工作环境都可能让我不适应。n3Hesmc

这些风险放在一起,就看到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走比留好。n3Hesmc

趁着我的离开对移动还有价值的时候,我选择离开中国移动。n3Hesmc

虽然我只是中国移动众多处长中的一员,但我是移动的老员工(工号70),而且大言不惭地说:我还是有些行业影响力的。所以我的离职,不仅惊动了集团公司的领导,让有关部门感到震惊,还引起了不少内部的反思。n3Hesmc

在申请离职期间,我向很多领导袒露我的心扉,与他们一起评估人才保有的问题,审视企业内部的IT环境,反思现有的体系和模式,正视即将到来的风险。n3Hesmc

在提交辞职报告之后,我还参与了人力资源部“数字化人才”项目的访谈,在两个小时的访谈即将结束时,我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希望我离职的案例,能对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有帮助。n3Hesmc

中国移动对我有恩,没有中国移动的培养,没有中国移动给我的机会,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我。对中国移动我无以为报,无论是走还是留,这里都是我的家。n3Hesmc

离开中国移动,绝对不是简单的“钱少了”或者“心凉了”。在我心目中,移动有很多很好的经验、思想、案例,可以跨行业为其他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n3Hesmc

这也将是我未来要做的事。n3Hesmc

只可惜,以后不能再用“CMCC宁宇”这个ID了。n3Hesmc

20160719-ESMC-1n3Hesmc

Edit
本文为国际电子商情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 微信扫一扫,一键转发

  • 关注“国际电子商情” 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推荐

可能感兴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