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

深扒:英特尔和SmartPhone小船说翻就翻的真相

英特尔:我十六年前就在做你;SmartPhone:呵呵……

还记得在2000年的时候,有个名叫Anthony Cataldo的年轻记者冲进我们EE Times在美国San Mateo的办公室,兴奋地分享他跑到的新闻,讲的是一种人们称之为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s processor)的新种类手机芯片。ZByesmc

Cataldo在当时的EE Times印刷版周刊写道:“最积极推广应用处理器的英特尔(Intel), 在上周于日本发表了StrongARM架构的XScale处理器,做为独立应用处理器的原型;”他还指出,包括NEC、日立(Hitachi)、三菱 (Mitsubishi)、德州仪器(TI)与意法半导体(ST)也都准备参一脚。那是折叠式手机当道的时代,日本刚推出i-Mode服务,指向一个新的手机未来。ZByesmc

但到了2002年,英特尔在那个手机专用处理器新市场仍敬陪末座,于是该公司采取了新策略,在XScale芯片加入了大量的闪存;随着时间推移,该公司取得了几家手机厂商的设计案,包括Motorola、Research in Motion与Palm,但是在市场上仍然大幅落后对手。ZByesmc

最后,英特尔将XScale处理器在2006年组织重整时出售给Marvell,好专注于发展正兴盛、能卖更多昂贵且高利润芯片的笔记本电脑市场;不可否认 的,应用处理器是一个系统单芯片(SoC)市场,英特尔并没有在那段时间准备好所需技术,该公司擅长大型、快速PC处理器的实体与电路设计。ZByesmc

2007年底,英特尔任命麾下的顶尖工程师之一Gadi Singer来领导开发x86架构SoC与所需设计工具的一个团队;几个月之后,苹果(Apple)推出了采用ARM架构处理器的iPhone,一个全新的市场领域诞生,英特尔因为采用了错误的架构而不得不奋力追赶。ZByesmc

虽然花了几年的时间,英特尔以即插即用的移动SoC设计风格赶上了产业界的脚步,但该公司仍坚持采用x86架构处理器核心,并非大多数手机采用的ARM处理器核心;尽管多次尝试,英特尔从未取得大型设计案而在智能手机市场脱颖而出。ZByesmc

在英特尔开始发表竞争性的x86应用处理器时,苹果与三星(Samsung)在智能手机市场风头正盛,并已经自己开发自己的ARM架构SoC,因为芯片占据智能手机物料清单很大一部分,也是手机基础技术中最复杂、最具策略性的组件。ZByesmc

英特尔的最后一搏是与中国芯片设计企业瑞芯微(RockChip)、展讯(Spreadtrum)合作开发的x86应用处理器,他们期望能赢得正不断崛起的 中国本土手机厂商青睐,也许是下一个小米。英特尔与瑞芯微设计的SoFIA芯片已经获得华硕(Asus)采用,后者是英特尔在PC市场的老客户;但他们并没有中国新兴手机厂商客户。ZByesmc

在平板电脑领域,英特尔的运气甚至更差;分析师表示该公司是赔钱去买市占率。去年底英特尔执行长Brian Krzanich挖角高通(Qualcomm)高层Venkata "Murthy"Renduchintala来整顿一蹋胡涂的移动芯片业务,但就在几天前的最新讯息显示,这位移动芯片部门的高层将会亲手结束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SoC业务。ZByesmc

Murthy的任务范围很广,涵盖从现有的PC到任何与物联网(IoT)相关的设备;Krzanich已经给了英特尔一艘能航向物联网海洋的小船,即Quark处理器与开发板,但那只是物联网浩瀚芯片森林中的一小颗微控制器。ZByesmc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看到了英特尔裁员、裁产品线,下一个问题则是:新的成长动力为何?在英特尔「漏接」智能手机商机之后,接下来的荣景何在?ZByesmc

Rick Merritt
EE Times硅谷采访中心主任。Rick的工作地点位于圣何塞,他为EE Times撰写有关电子行业和工程专业的新闻和分析。 他关注Android,物联网,无线/网络和医疗设计行业。 他于1992年加入EE Times,担任香港记者,并担任EE Times和OEM Magazine的主编。
  • 微信扫一扫,一键转发

  • 关注“国际电子商情” 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推荐

  • 英特尔裁员20%

    这是英特尔目前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裁员,涉及超过2.18万名员工。

  • 对谈Allegro:在磁传感器领域如何坐稳头把交椅

    我们在今年慕展上,和Allegro的两名高层谈了谈汽车、工业、AI等市场热点——这家磁传感器领域的No.1企业,现在又有着怎样的发展思路?

  • 美国关税“回旋镖”击中特斯拉人形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的量产瓶颈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资源与供应链的博弈。未来,技术创新与地缘政治博弈的交织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 AI时代的氮化镓:市场与技术将走向何方?

    AI时代,氮化镓、碳化硅这样类新兴技术也正与AI挂钩,因为AI基础设施的算力、电源需求都不同于往常。为此,我们采访了英飞凌高级副总裁、氮化镓业务负责人Johannes Schoiswohl,谈了谈氮化镓市场与技术的未来…

  • 从技术到产品|士模SAR ADC

    士模SAR ADC产品CM2248、CM2268和CM2368采用士模原创的变增益放大器直驱SAR ADC内核架构(直驱direct-drive架构),实现了较国际竞品更高的信噪比和更低的功耗,并通过正向设计突破工艺瓶颈,实现了境内流片,更大限度地保障了供应安全。

  • 逐鹿模拟芯片,兆易创新的进击与破局之策

    新能源与汽车电子、工业4.0与自动化、AIoT与智能终端、通信基础设施,被视作当前模拟IC市场的核心驱动力。在这一背景下,兆易创新作为中国领先的半导体企业,依托其在存储(Flash)和MCU领域的优势,战略性地拓展模拟芯片业务,以应对国产替代与系统级创新的双重机遇。

  • SK海力士发布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

    SK海力士今日发布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本季度的收入和营业利润在继前一季度创下历史最高业绩后,达到了第二高的业绩水平。

  • 生命的证明:快速发展的健身、健康和保健的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最初出现在 20 世纪 60 年代,当时主要用于医疗诊断。如今,病患、医疗人员、运动员、制造业工人以及普通消费者等各类人群,也都在用生物传感器追踪个人健康状况,提高训练成绩,增强劳动安全防护···

可能感兴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