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早期癌症过滤生物芯片
因为前不久报道过一篇学院派的创新,埃博拉病毒检测仪的故事,所以第一眼,就被这个癌症检测仪所吸引了。toHesmc
病毒检测,需要的是纳米级的生物芯片,难度更大,而癌症细胞检测仅需要微米级。另外,与之前报道的病毒检测不同,该产品已经开始商业化。toHesmc
“该生物芯片目前卖到几百元,美国Arraystar已经开始代理,另一家美国公司也在洽谈中。”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张为国博士透露。据称该芯片通过了哈佛医学院、麻省理工的临床测试,国内目前也在和四医大,重庆医学院合作。
目前癌症的检测,大多数还是依靠“活检”,成本高不说,对病人也是一种伤害。但这种微流控早期癌症过滤生物芯片通过少量血液就能测试出来。进一步,张博士希望日后能将几百元的价格降到几元钱。toHesmc
这种生物芯片的最大难度就在于,做到这么小的通孔而不碎。“我们采用的是一种有专利的航空塑料做材料。”张博士透露。toHesmc
这种测试方法目前被用来检测肺癌和淋巴癌,但是理论上已经可以测出8种癌症。toHesmc
另外,因为20多种癌症细胞都比正常细胞要大一些,如果未来能逐一做出这些癌症的标记,则全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测出来。
另外,该研究院还成功研制了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张博士透露采用该薄膜的柔性电子书将在本月底推出。
toHesmc
高分辨率人工视网膜植入体
据称视网膜退化的盲人群体在中国数以百万,人工视网膜植入体的技术听着原理很简单:将体外摄像头的视频信号经处理,无线传输到植入眼睛的ASIC芯片中,输出特定脉冲电流刺激视网膜神经,从而诱发光幻觉,形成视觉。电子部分如下:
A:线圈部分是接收信号,并获取能量(供电);
B:实心圆形部分是信号处理及脉冲电流输出;
C:一条软性的信号线引出密集的触发点,刺激视网膜神经。toHesmc
现场工作人员指出,该技术前身为美国Argus II,获得了欧洲CE(2011年)和美国FDA(2013年)认证,在美国已经通过了临床实验,能达到60像素,售价90万人民币左右——包括手术价格。toHesmc
下一步的研究目标是实现126和1024像素,今年已经开始在中国进行临床实验,实验期预计为5年。toHesmc
不过现有的电刺激法仍然无法控制颜色,只能实现黑白和亮度的幻视。toHesmc
短波红外摄像系统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推出的超望远型短波红外摄像系统,采用640x512 InGaAs探测器,穿云透雾,昼夜兼用,这类短波红外监控能很好的用于边海防,环境监控等。
上述这台机器对温度的敏感性可以做到55mk以内(1mk=0.001摄氏度),现场有客户咨询这类产品,希望能做到精度0.03摄氏度(比如人体某处有炎症的部位体温会偏高),而工作人员回复说其智能红外成像还可以将敏感度提升一倍,完全没问题。toHesmc
外骨骼机器人
外骨骼机器人的商业化也有进展。toHesmc
下图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在现场应用。使用者可以通过手杖上的开关来控制下肢的运动。
这个机器人本体下肢关节包括髋关节2自由度,膝关节1自由度。样机自重25kg。toHesmc
据透露目前这套设备市场售价三四十万人民币。toHesmc
此外,各大研究所还有不少虹膜识别、柔性OLED、惯性传感平台、口腔CT、紫外成像等先进的技术实现商业化应用,振奋了我们群众对中国科技的信心。
toHes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