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再次进军Foundry,将同时启动至少两到三条12寸的消息。传言德州仪器被要求在成都扩产8寸厂,同时新建一条12寸厂;又有传言成都积极邀请国际Foundry(GF)来成都建设一座12寸晶圆厂;又有台媒传言原台积电CEO蔡力行加入紫光,负责晶圆代工业务,不过遭到双方否认,可以确定的是紫光将在成都做建12寸晶圆厂;而台积电退休高管蒋尚义出任中芯国际独立董事,引发大陆晶圆厂投建热猜测。wtUesmc
成都:不审势即进退皆误,,再做代工要深思
说起Foundry,成都并不陌生。早在2005年,成都就由成都工投、成都高新区共同投资,中芯国际托管运营,建成西部首个8寸厂——成芯。由此开启成都发展Foundry产业之路,各方寄予很高期望。可不是每个故事都有美好结局,短短五年,成芯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最后被贱卖与给了德州仪器。wtUesmc
往事不堪回首,成芯没成。此次要同时启动两到三条12寸厂,成都想好了吗?wtUesmc
同时启动两条12寸,这是个问题。Foundry是个重资产的产业,被称为“吞金兽”。就12寸厂来说,一开始建厂就要拿出几百亿人民币,后续每年也至少近百亿的投资。不知道成都是否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和上下一致的决心同时支持两条12寸厂。莫让成芯悲剧再次上演,这需要认真分析、准确判断、科学决策。更别忘了,成芯还只是一个8寸厂。wtUesmc
在现在Foundry产业发展中,不仅需要强大持续的经济实力还要充沛专业的人才积累,以及全面扎实的产业基础、自主可控的市场需求、上下一致的决心信心、接连几届的政府支持,成都都有吗?有支持一座12寸厂持续发展的实力吗?或许有;有支持两座、三座12寸厂的实力吗?或许没有。wtUesmc
时移世易,成都现在的实力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当地领导对产业的认知更是大有进步。紫光强大的实力和“不走寻常路”的运作方式也不是当年中芯国际1.0所能比的;另外GF的技术积累更是远超当年的成芯。wtUesmc
十年一觉芯片梦,难能可贵的是,成都政府没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反而对芯片的梦想“不忘初心”,这种不畏艰难、屡败屡战的态度值得尊敬。wtUesmc
作为高额投资且可能多年不盈利的Foundry产业,需要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成都迎来芯片市长后,让业界看到了成都发展半导体的决心和动作。但作为半导体产业来说,一个地方政府服务的效率、对产业的理解和对企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中层,主要具体事务是执行在中层,成都还需要做更多的功课。wtUesmc
成都需要慎重,同样对紫光、德州仪器和GF来说,更需要认真掂量自己的实力。川菜好吃,但也挺麻辣的,吃下去,当时爽口,可肚子能否舒服,就要看个人的消化能力了。wtUesmc
紫光12寸制造:代工难,难于上青天
紫光对半导体产业的理解越来越深,也越来越专业。终于,紫光还是自己来做12寸制造。紫光发现投资现有Foundry会引起IDM和Foundry模式争议,有违产业规律。自己制造,或许未来走IDM道路。wtUesmc
“代工的水很凉”。首先不谈技术来源,就从领军人才的招募来说,这两天紫光/蔡力行和中芯/蒋尚义的事情便可“窥一斑见全豹”。前者仅仅是传闻,甚至已经被双方拒绝;后者仅仅是聘任了一位年届古稀、退休三年的前台积电高管作为独立董事,台媒已经像炸锅一样。以台湾同胞强烈的“岛域”忧患意识和多做少说的优良传统,能想象到他们在对人才和技术上的严防死守会有多严格:无死角的法律条文、全方位的竞业禁止、舆论杀伐、超级优惠的福利待遇、杀鸡给猴看的审判案例。这都能让想来大陆发展的优秀人才不寒而栗。遥想当年对张汝京的“赶尽杀绝”,绝对能想象到现在台湾“政府”对高科技人管控的手段,何况半导体是台湾现在最后的一个高科技产业。wtUesmc
以中芯国际招募先进工艺研发人才的历程来说,更能看到招募高端人才之难。或许业内看到中芯在招募高端研发人才结果上的“无作为”,就以为是过程上的无作为。这一点中芯国际有着满肚子的委屈。中芯国际在寻求高端研发人员上可谓是鞠躬尽瘁:高层“漂洋过海,几顾茅庐”,董事会“重金悬赏,千金买骨”,但都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其中法律条款、竞业禁止是最重要的。就像这次蒋尚义退休多年,仅做独董,都还需要向台积电报备,征得同意,我们就能理解寻找领军人才的不易。wtUesmc
Foundry产业作为国际市场、国际竞争、国际人才的国际化产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有一个国际化、专业化的董事会和管理层。紫光进入代工产业,在当今人才困局下,就需要更多守正出奇、声东击西的妙笔和运作。wtUesmc
11月30日长江存储工厂打下第一根桩;成都12寸Foundry浮出水面;展讯正式入驻南京。存储、制造、设计,紫光的半导体战略布局完成。这才真正到了考验紫光的时候,如何落实这些战略将成为紫光未来的主要任务。wtUesmc
wtUes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