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
广告

香港仓储业危机降临背后的深层原因

改革开放40年,深圳GDP超过香港,产业空心化,苦果难消化,香港是怎么了......

香港作为自由贸易港,是亚洲最大免税港口,配合法制、人材及运输网络等优良配套设施,一直稳守亚太区物流枢纽的地位,也是世界最大的电子元器件集散中心。然而最近几年,电子行业却掀起了一波“撤港潮”:很多元器件分销商,开始转换运营策略,裁撤香港仓规模,将重心转向了国内的保税仓。Onlesmc

造成这状况的原因,深圳知名元器件供应链服务平台——路迪斯达供应链的负责人认为,这是分销商从营运利润角度考虑,为了节省香港高昂的人工和仓储成本,才不得不逐渐裁撤香港仓。Onlesmc

笔者认为,节省成本固然是“撤港潮”的重要推力之一,但很可能不是唯一的原因。要了解这背后的深层因素,我们必须回答一个问题——香港是怎么了?Onlesmc

改开40年,深圳GDP超过香港

作为中国企业上市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仍具有很强的存在感,不过,香港的产业结构偏重于金融和房地产,在初创企业培育方面落后于深圳。在GDP方面,1997年,香港的GDP曾占中国整体的18%,但2009、2011年先后被上海和北京超越,2017年更是被深圳超越。当然,绝对不能说香港经济现状很糟糕,2017年3.8%的GDP增速,比多数发达国家都要强很多,只是跟邻居——深圳相比,在经济增速、产业结构和发展士气上,就显得不太抢眼了,考虑到深圳GDP增速是香港的两倍多,双方的差距未来也许会越来越大,这是所有人都不希望看到的结果。Onlesmc

香港1Onlesmc

产业空心化,苦果难消化

从上个世纪60~70年代开始,香港快速进入工业化社会,兴起了电子产品、手表、玩具和服装的轻工业。到了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香港基本形成以出口加工为主的经济体系。Onlesmc

1980年,香港制造业到达巅峰时刻,公开数据显示,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值比值约42%。但就在这时,香港开始放弃制造业,这其中的原因,既有受重贸易轻工业的英美传统的影响,也反应了香港社会底层勤奋务实的广府文化开始衰退的迹象。在内地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下,香港的企业家开始逐步将工厂内迁到内地(主要是语言文化比较接近的珠三角),通过内地的三来一补政策,极大缩减了生产成本,而工厂生产的成品,再通过陆路运返香港,最后通过维多利亚港分拨至全球各地。到了1985年,香港的转口贸易已经超过本土的出口,香港经济开始逐渐转入空心化。转口贸易模式让香港的流通业攀上了一个个新的高峰,但制造业的时代却一去不返了,这点从香港制造业就业人口的变化可以看得到。Onlesmc

香港2Onlesmc

香港制造业就业人口从1980年约100万到2010年仅10万,让香港几乎成了一个没有制造业的独立经济体。1980年代吞下了这枚产业空心化的苦果,让香港在21世纪付出了增长乏力的代价,这个代价,让香港人始料未及,又无可奈何。也许,香港的未来,就在于他们将如何消化这枚苦果了。但至少目前看来,香港还没有找到治病良方。Onlesmc

如果说寸土寸金的香港高昂的仓租、人力、物力成本是掀起“撤港潮”的导火线,那么产业空心化,以及由此带来的贫富差距,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也许才是电子行业这波“撤港潮”背后的火源!Onlesmc

香港3Onlesmc

Edit
本文为国际电子商情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 微信扫一扫,一键转发

  • 关注“国际电子商情” 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推荐

可能感兴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