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继电器是又爱又恨,这类机电元件(你可以认为它们是主动或被动元件)是电子工程工具套件中最早问世的元件之一;尽管现在已有替代元件能在某些情况下取代继电器,但...
虽然继电器(relay)运作时耗电量大,但仍然是设计工程师百宝箱中最有用的元件之一,此弱点可以透过一些非静态驱动器和专用IC来克服。hoxesmc
老实说,我对继电器是又爱又恨,这类机电元件(你可以认为它们是主动或被动元件)是电子工程工具套件中最早问世的元件之一;尽管现在已有替代元件如固态继电器( SSR)和光耦合器(光隔离器),能在某些情况下取代继电器,但在许多情况下,继电器仍然是最佳或唯一的解决方案。hoxesmc
为什么不是呢?没错,继电器是「老古董」了,或许并没有很多菜鸟工程师给予它应有的尊重或考量,但市场上具有规格极其广泛、数不清的继电器型号,这足以证明其价值。我相信继电器每年的销售量都有数百万颗(而且我们还没考虑RF继电器)。hoxesmc
让我们面对现实:继电器容易使用,尺寸也容易调整,输入线圈和输出触点可以有完全不同的额定值(包括电流、电压、AC和DC);触点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挑讯号的;触点很容易「浮动」(未接地);触点配置可以针对具体情况而变化,包括常开(NO)、常闭(NC),同时NO和NC;还有多个独立的极点(pole)以及各种安装方式,以上只是几个例子。hoxesmc
它的另一个主要优点是线圈驱动侧电路和触点闭合侧之间是绝对隔离的。简而言之,继电器可以做很多事情,但不会出现令人头痛或意外的情况。此外,如果在规格范围内使用,一颗高品质继电器具有超过百万次的使用寿命,还有什么不好的?hoxesmc
实际上,继电器的确有一个缺点,就是其固有的物理缺陷:耗电量大──它的「近亲」螺线管(solenoid)也有这种缺陷。作为一种基于磁场能量的元件,它需要电流激励线圈,而电流就意味着耗散功率(这显然是一种浪费)和发热(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hoxesmc
幸运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难题。首先,我们要知道继电器的「保持」(hold)电流通常约为其吸合(pull-in)电流的一半,有鉴于此,有不少聪明人想出将电容应用于例如RC计时电路、古老的555计时器等其他电路中,将继电器电流从其较高的吸合值切换到较低的保持值。虽然这些解决方案得付出一些代价,但还是值得的,这样就可以摆脱过去那种简单的「通电后就放任不管」的做法,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耗电。hoxesmc
hoxesmc
图1:驱动继电器的直接而明显的方法是施加开/关电压(Case 1),但这会浪费电;较好的方法是使用处理器驱动的PWM讯号(Case 2),甚至可以藉由专用IC完全控管继电器的运作(Case 3)。
(图片来源:TI)hoxesmc
例如,可以采用具有可变占空比的PWM设计方案,这是降低功耗的常用技巧,如图1 (Case 2);随着占空比减小,平均功耗也会降低。其中的「撇步」是不管占空比如何,要保持脉冲速率足够高,以便继电器的时间常数可以平均电流和合力。有鉴于继电器是一种机电元件,产生如此高重复率的PWM讯号原则上不是问题,但实际上它会给微控制器带来负担。hoxesmc
IC供应商知道这一点,也知道继电器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有专门针对这一应用的IC,例如德州仪器(TI)的DRV110 PWM电流控制器,可以减轻微控制器的负载(图1的Case 3),还允许使用者设置初始启动电流、达到峰值电流的时间、保持电流和其他参数。hoxesmc
由于电路设计中不可避免的高温问题,对启动和保持电流进行单独控制非常重要。当继电器线圈由于施加电流温度升高时,其铜绕组(copper winding)的电阻会显著增加,如图2所示。hoxesmc
hoxesmc
图2:继电器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特性:像大多数情况一样,线圈电阻随着线圈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加,这会导致电流和磁力减小,从而引起不稳定且意想不到的操作。
(图片来源:TE Connectivity)hoxesmc
这反过来降低了线圈的电流,以及减少产生磁场的安培匝数(ampere-turns)。结果则可能是继电器线圈接收不到足够的吸合电流,只是「轻轻」吸合或是根本没有吸合;也有可能在较高温度期间保持电流太低,会无预警断线。需要小心研究产品规格表并分析驱动情况。hoxesmc
因此,不要害怕继电器,它会是可行的解决方案──很多时候还是最好、甚至是唯一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控制讯号和负载非常不同或需要隔离的情况下。请记住,既然有如此多使用中的继电器,一定有很好的方法可以克服继电器的最大缺点,也就是在吸合后需要过大且不必要的功耗来保持状态。hoxesmc
你是否曾经用过继电器来解决问题?是标准、常规的用途,还是那种「我们遇到某个问题,而继电器也许可以解决」的情况?hoxesmc
(参考原文:Relays Are Great, But There's No Need to Let Them Waste Power,by Bill Schweber;本文同步刊登于EDN电子技术设计2018年10月平面杂志)hoxesmc
微信扫一扫,一键转发
关注“国际电子商情” 微信公众号
国际电子商情17日讯 据外媒报道,英国政府近期启动了一项关于电气设备充电标准的咨询活动,探讨该国是否应该采用与欧盟相同的USB-C连接器作为通用充电标准……
GaN的应用潜力非常大,EPC针对GaN的策略是:“先‘拿’下部分细分市场,然后从点到面逐个击破其他市场”。
国际电子商情19日讯 据外媒报道,美国商务部上周宣布,将根据美国《芯片和科学法案》向德州仪器提供16亿美元拨款和30亿美元贷款。
国际电子商情14日讯据韩媒报道,LG Display已决定将其广州8.5代液晶工厂(包括GP1和GP2)出售给中国TCL集团旗下的华星光电科技(CSOT)…
AI和生成式AI技术发展,不只是带动了AI数字芯片的大热,现在各类集成电路与电子元器件相关市场参与者都在谈AI,包括感知、存储、通信、电源等等。
国际电子商情10日讯 据美国商务部最新声明,拜登政府在当地时间周二表示,将拨款高达16 亿美元用于开发计算机芯片封装新技术,这是美国努力在制造人工智能 (AI) 等应用所需组件方面保持领先于中国的重要举措。
国际电子商情2日讯 美国代工大厂纯晶圆代工厂格芯(GlobalFoundries)周一在官网宣布,已收购Tagore专有且经过生产验证的功率氮化镓(GaN)技术及IP产品组合,以突破汽车、物联网和人工智能(AI)数据中心等广泛电源应用的效率和性能界限。
国际电子商情4日讯 近日,东莞一家经营13年的老牌港资企业——东莞威雅电子有限公司贴出了结业通告,并将变卖资产...
国际电子商情21日讯 西门子日前宣布,将以35亿欧元的价格出售Innotics电机驱动部门...
国际电子商情24日讯 被看作“晴雨表”的模拟芯片巨头德州仪器(TI)周二公布了第一季度财务业绩。
A股19家电源管理芯片上市企业里,七成企业营收正增长,仅5家企业归母净利润正增长。
在全球经济快速重组的背景下,印度作为高科技产业(从清洁能源和医疗设备到电子和信息通信技术硬件)的投资和生产目的地的价值主张尤其强劲。
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达到102亿美元,同比增长11%,重回两位数增长。
2025年半导体制造市场五大展望
12月20日,上海市政府发布公告,华虹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素心正式离任,由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
欧盟委员会发布《2024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The2024EUIndustrialR&DInvestmentScoreboard),谷歌母公司
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的加剧,欧洲逐渐意识到自身在芯片制造和封测领域的短板,纷纷出台措施以提升产业链自主
2024年,半导体行业已经出现分化,消费电子、汽车和工业市场表现持续疲软,而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继续推动GPU和高
近日,芯片制造领域传来重大消息:Rapidus开始安装ASMLEUV光刻机,成为首家接收EUV光刻设备的日本半导体公司。
品牌战略管理咨询公司英图博略(Interbrand)日前发布《2024中国最佳品牌》榜单。
为抢抓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重大发展机遇,深圳市龙华区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措
这标志着非美国公司首次在服务器市场排名中位居榜首。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调查,2024年VR与MR头戴装置出货量约为960万台,年增8.8%。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OLED技术及市场发展分析报告,由于陆系笔记型电脑品牌大规模采购,预计2024年OLED笔电
可实现电信、数据中心和专业音频/视频设备市场的无缝集成。
最近,Rambus推出了业界首个HBM4控制器IP,这一里程碑式的产品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内存接口技术的前沿地位。该控
喆塔科技与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共建“高性能集成电路数智化联合工程中心”签约揭牌仪式圆满举行
专为下一代智能可穿戴设备、无线耳机、医疗设备和物联网应用而设计。
我国的高质量发展,源自于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方面驱动。顺应“新质生产力”建设的巨大需求,集成电路产业正
联想手写笔Pro搭载了汇顶科技新一代的主动笔驱动芯片,为消费者带来更流畅自然的书写体验。
在2024德国慕尼黑国际电子元器件博览会上,创实技术展示了包括用于助听器、电源管理芯片等领域的高性能电子元
泰凌微电子获蓝牙 6.0 认证,助力蓝牙技术拓展与应用升级
泰凌微电子:国内首家获得Zigbee PRO R23 + Zigbee Direct认证的芯片公司
2024年11月20日,由全球高科技产业研究机构TrendForce集邦咨询以及旗下全球半导体观察主办的“MTS2025存储产
此次合作旨在大幅提升成本、能效、驾驶体验和车辆续航里程。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截至2023年,全球传统乘用车中LED头灯的普及率已达72%,而在电动汽车领域,这一比率更是
点击查看更多
北京科能广告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
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