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ye近来扩展其自动驾驶开发蓝图,包括「开放」其EyeQ5芯片支持第三方程式码。然而,Mobileye究竟开放了什么?所谓的开放版EyeQ5究竟有多开放?
视觉芯片供货商Mobileye近来积极摆脱其给人以「一招打天下」(one-trick)的刻板印象。随着汽车产业技术开发重心从驾驶辅助转为自动驾驶出租车,英特尔(Intel)旗下的Mobileye发布了一项更全面的计划,期望抢食更多的高度自动驾驶车(HAV)市场大饼。E8Pesmc
Mobileye最新披露的广泛开发蓝图包括「开放」的EyeQ5芯片(可执行第三方编码)、专注于感知的完整子系统,以及专为共乘业务打造的自动驾驶出租车硬件系统与应用。
Mobileye致力于从芯片升级至系统的价值链策略,让人不禁想到英特尔早期的CPU策略。英特尔在PC业务方面的成就,不仅在于销售自家CPU,同时还设计和营销PC子系统以及最后的PC主板。
E8Pesmc
Amnon Shashua
Mobileye执行长Amnon Shashua在接受《EE Times》专访时解释说,「Mobileye在某方面来说是独一无二的——它是唯一一家提供『开放』策略以及为tier one和OEM预留合作空间的公司。」
Shashua表示,像辉达(Nvidia)和恩智浦(NXP)等Mobileye的竞争对手的芯片,都可以让某些汽车制造商自行编写软件。同时,Waymo、Uber和GM Cruise等公司打造的则是不再对外出售的封闭系统。
相形之下,Mobileye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能端到端打造自家汽车方案,同时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系统、子系统、芯片和软件以及独立芯片等选项。」
根据彭博社(Bloomberg)在上个月的报导,Mobileye将开放其无人驾驶技术。《EE Times》开始调查Mobileye究竟要「开放」什么?以及它对整个产业意味着什么。
首先是它的一点背景介绍。
虽然Mobileye的EyeQ系列芯片在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市场的口碑不错,但该公司的策略并没那么受欢迎。毕竟,Mobileye的专有视觉解决方案采用紧密耦合的EyeQ芯片以及Mobileye自家感知软件。
Mobileye的竞争对手将EyeQ芯片描述为「黑盒子」。那些想抢占Mobileye地位的竞争对手表示,汽车制造商正竞相寻找一种得以摆脱Mobileye感知算法的方法。他们想要EyeQ的替代方案,使其得以使用自家软件并为其添加其「秘密配方」。
由于OEM渴望摆脱Mobileye的专有方法,因此问题在于Mobileye的黑盒子商业模式还能坚持多久?随着自动驾驶时代——第4级(Level 4)和第5级(Level 5)车辆——接近,Mobileye必须做些什么?该公司对即将推出的EyeQ5究竟有什么计划?
为此,《EE Times》专访了Shashua期望找到答案。
E8Pesmc
(来源:Intel/Mobileye)
Shashua说,「自从首款EyeQ5发布后,我们并未真正做出什么改变。」
EyeQ5是Mobileye采用台积电(TSMC) 7nm制程技术制造的最新SoC。据Shashua透露,这款芯片预计下个月(12月)将正式上市。在2016年初的发布会上,Mobileye将新款SoC描述为「为全自动驾驶(Level 5)车辆提供视觉中央计算机执行传感器融合」。
Shashua在最近的采访中证实,除了「EyeQ5封闭版」以及Mobileye专有的芯片和软件紧密整合(而且没人能对其进行修改)之外,Mobileye如今也首次推出「纯芯片」(silicon-only )的EyeQ5开放版本 。
Shashua解释说,这类似于英特尔用于笔记本电脑、PC和服务器的Xeon芯片。他说,「其他人可在其上编写软件。Nvidia目前也在这么做。」
Mobileye采用silicon-only途径的EyeQ5,与EyeQ将「芯片和软件作为封闭系统销售」的商业模式形成鲜明对比。Shashua表示,在驾驶辅助中,封闭的EyeQ芯片「包含完整应用,如侦测行人、车辆以及在封闭系统中运作的一切必要功能。」
那么,「开放版EyeQ5」如何为客户服务?
以BMW为例,它是BMW-英特尔- Mobileye合作伙伴的一方。这一联盟在英特尔收购Mobileye之前即已宣布,其目标是在2021年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
对于BMW,Shashua说:「我们提供了开放版EyeQ5芯片和封闭版EyeQ5芯片的组合。封闭版EyeQ5执行感知任务,而所有信息都来自相机传感器。同时,开放的EyeQ5是BMW为编写融合和驾驶政策的程序代码。因此,当我们说『开放架构』时,意味着我们可以提供可编程序设计和开放的芯片。」
Shashua强调,Mobileye所传达的重要讯息不仅仅在于提供silicon-only的开放版EyeQ5,更重要的是透过升级在食物链的地位,准备在封闭版EyeQ5之上提供几个「价值节点」。
Shashua说,这与「我们最近宣布与福斯(Volkswagen)汽车公司达成的协议」有关,Volkswagen预计明年将在以色列推出首次使用自动驾驶车的共乘服务。
Volkswagen和英特尔/Mobileye正与以色列汽车进口商Champion Motors共组合资企业。Volkswagen将为其提供电动车和Mobileye自动驾驶技术。同时,Champion Motors将负责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车队管理和基础设施。
Shashua描绘了英特尔/Mobileye的自动驾驶车发展蓝图,显示其不仅提供感知芯片,还将供应完整的子系统、全硬件、该公司自制的雷达和光达,以及与Volkswagen合作「人人皆可享受驾驶的汽车」业务(moving people business)所需的自动驾驶软件技术。
Mobileye执行长提出自动驾驶的六个不同「价值节点」:
值得注意的是,Mobileye似乎套用了英特尔经市场考验的PC「子系统」剧本——英特尔强化其于PC市场的垄断地位,不仅仅透过销售CPU,同时也致力于设计与销售自家PC子系统以及PC主板。
同样地,英特尔/Mobileye也准备好提供一个完整的子系统(用于自动驾驶汽车)。Shashua说,自动驾驶车的子系统是指「能接收汽车周围各种摄影机输入的硬件。例如,车子周边大约有12个摄影机和360度环景影像。」该子系统「将以封闭系统执行感知运算,并为汽车输出周围的环境模型。」
至于上述的第4个价值节点(No. 4),重点在于执行自动驾驶的完整硬件系统。Shashua说:「完整的硬件系统并不仅仅是感知,它还将与其他传感器融合;它将会是一种驱动策略,所有的决策都将并入交通架构;它也会是一种映像——包括所有的建筑物都采用并本地化至地图,同时确保功能安全以及故障后正常运行的能力。」
他并总结说,「唯有具备控制车辆的输出功能,才能成就执行自动驾驶出租车所需的完整硬件。专为切入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的公司量身打造的这套系统,正是基于英特尔/Mobileye设计的『自动驾驶工具套件』(AV Kit)。」
E8Pesmc
AV Kit方块图——打造自动驾驶出租车系统的基础。图中的B和D部份指的是ASIL B和ASIL D,RB则是Roadbook简称(来源:Intel/Mobileye)
第3点和第4点预计明年年中就可以提供给合作伙伴,而AV Kit (由多个PCB组成)预计将于2020年上半年公开上市。
Shashua说,No. 5价值节点专用于为英特尔/Mobileye提供雷达和光达等传感器。显然地,Mobileye目前尚未开发出这些产品,但已在计划中,据报导,英特尔的光子工程师正忙着在实验室中研发微型雷达。
至于最后一个价值节点(No. 6)则不光是有技术就能实现的。Shashua说,「正如Uber和Lyft目前所做的,我们正着眼于以自动驾驶业务为基础的应用。」。
Mobileye目前只提供了封闭的「芯片和软件」,还未能一一实现上述的其他节点。虽然它提供多款售后市场产品,但从来都不是一款完整的汽车子系统,更遑论自动驾驶了。Shashua表示,随着Mobileye致力于与Volkswagen合作拓展「行动即服务」(mobility as a service;Maas)业务,该公司正积极地向价值链上游挺进。
至少,对于一家芯片公司来说,擘划这个广大的发展蓝图本身已是一大举。Shashua同意但强调:「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拥有客户基础了。」
那么,EyeQ5的「开放架构」究竟意味着什么?正如Shashua所说,Mobileye「EyeQ5可望用于执行第三方的程序代码。」到目前为止,EyeQ芯片仅能执行Mobileye的自家程序代码。 Seriously, though, which part of its SoC did Intel/Mobileye open? Shashua said, “All of it.”
Shashua坦承,开于原本封闭的SoC所需的「庞大资源」,可是Mobileye以前无法提供的。然而,英特尔收购Mobileye后动员了一大批英特尔工程师——至少200人——致力于打造EyeQ5开放架构。
但是,说真的,英特尔/Mobileye究竟开放了这颗SoC的哪个部份?Shashua说:「所有的部份都开放了。」
EyeQ5采用许多基于MIPS的CPU和加速器系列。相较于使用GPU或FPGA等加速器类型的其他芯片公司,Shashua说:「Mobileye持续在各种加速器系列上开发不同的IP,其中有些专用于深度学习计算,有些采用多线程,适用于各种计算机视觉算法。」
E8Pesmc
Mobileye的EyeQ5里面有些什么?(来源:Intel/Mobileye)
他说,「因此,我们有各种不同的系列,这款芯片也提供了各种加速器与CPU系列的不同版本,开放执行第三方程序代码。」
走上「开放」之路后,英特尔/Mobileye深信将在更多产业赢得与其他合作伙伴的「合作空间」。
Shashua说,从驾驶辅助到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发展过程,对于业界可说是任重而道远。不同的合作伙伴——无论是tier one还是汽车OEM,都可以使用「开放架构」并添加自家元素,例如加进传感器融合或驱动策略。因此,Shashua认为,「为了使过程更顺畅,最好在一种芯片架构下进行,而不是同时套用不同类型的芯片架构。」
但是,汽车制造商难道不想为其自动驾驶车设计混搭不同芯片吗?例如采用四到五款不同公司的芯片?
当然不可能。但是,Shashua强调,「我们是唯一一家有能力从端到端都自行制造的公司,可为客户提供子系统、芯片和软件以及纯芯片的完整选择。」
尽管如此,这种所谓的「合作」途径可能需要Mobileye提供更大量的实作支持,因为tier one和OEM将会编写自家程序代码。为此,Shashua说,英特尔投入了200名工程师专为EyeQ5编写工具库和API。除了BMW、Fiat Chrysler与Aptiv (Delphi旗下自动驾驶业务),Mobileye声称还有许多合作伙伴已经参与了英特尔/Mobileye的开放EyeQ5计划。
大多数业界观察家都认为,Mobileye上所谓的「开放」之路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这正是业界的大势所趋。
Linley Group资深分析师Mike Demler指称开放版EyeQ5更像是一种「可程序设计架构」,并不是真的「开放架构」。他观察到英特尔/Mobileye「必须为OEM开放其平台,就是因为客户需要(a)差异化以及(b)安装自家IP。Mobileye只需提供SDK,因而不至于泄露其底层架构细节。」
许多分析师则质疑开发工具库与API将会是一大挑战。Tirias Research创办人Jim McGregor坦言,「这项任务可不简单!Mobileye开发的平台还无法兼容于其他平台或采用任何业界标准。这让我担心它如何真正做到『开放』。」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车业界人士表示,「开放API并不难。但是,它需要进行许多工作,因为你得先搞清楚要开放什么,而且还必须维护这些API。」
他提醒道,「如果你要搭配硬件和软件进行开发[就像Mobileye开发其EyeQ系列芯片],确实可以实现优化并且『挤出』更多性能。相形之下,如果是要开放,那还必须导入更多软件层与抽象层以保护IP。」因此,真正做到开放可不只是说说就好。
纯芯片版EyeQ5的一个明显优势在于,如果它真的是开放的平台,汽车制造商应该就能在Mobileye平台上扩展自家的秘密配方。然而,他补充道,最重要的原则是OEM不必真的控制EyeQ5。
这让我们回到了许多问题的起点:所谓的「开放版EyeQ5」究竟有多开放?
这位匿名的业界人士表示,Mobileye可能「只给了一座『岛』,或是开放一两个核心,让客户可以自在地编程。但那并不是真的开放。」然而,Shashua坚持认为Mobileye正在开放「所有的部份」——包括在SoC中包含的许多加速器和CPU。
VSI Labs创办人兼首席顾问Phil Magney则说,这种开放程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支持第三方开发人员的SDK则属创举。」他并补充说,「这和我们从PC产业所了解到的开放架构不同。因此,英特尔称其为混合「开放」选项,而不是全面开放的架构。」
其他业界观察人士担心Mobileye提供从芯片到子系统和完整系统的全方位策略。他们警告说,「采取这种途径,可能迫使客户必须完全采用他们的架构以及相应的硬件组件。」
他们怀疑,尽管Mobileye表面上看起来慷慨大方,但最终可能不会完全免费和开放。例如,它可能不愿意透露提升其算法准确度的秘密或细节。
因此,Mobileye的「开放版」EyeQ5成功与否,最终将取决于其SDK。Magney表示,「英特尔目前正倾全力开发支持EyeQ5新芯片的工具链,同时,这也将成为英特尔自动驾驶车架构的基础。」
(参考原文:Mobileye’s New EyeQ5: How Open is Open?,by Junko Yoshida)
微信扫一扫,一键转发
关注“国际电子商情” 微信公众号
为了“集中力量,增强协同效应”。
在汽车行业面临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日本两大汽车制造商本田汽车和日产汽车宣布了一项重大战略合作。
本报告选择汽车动力(Powertrain)与底盘(Chassis)系统中的MCU做探讨,一方面是因为,就车规MCU的角度来看,这两个组成部分更为关键、复杂,对安全性要求更高,更具实现难度;另一方面,即便是传统汽车角度,动力与底盘系统的电子控制也更加由来已久和具代表性。
传日产和本田探讨合并。
数字钥匙为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OEM)提供了一种展示其数字能力的强大方式,为客户提供无缝、增值的车辆访问和被动启动功能。
德国汽车制造巨头大众集团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业务重组,而这一战略调整的焦点落在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国际电子商情10日从德媒体获悉,大众集团不仅考虑出售其在南京的工厂,还可能进一步出售开工率不足的其他工厂……
国际电子商情6日讯 有迹象表明,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近期在全球电子产品制造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在苹果iPad平板电脑的组装市场中占据了超过30%的份额……
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在谈论人工智能(AI),但过去AI主要集中在数据中心。现如今,边缘AI的风越吹越烈,它正在渗透至各个领域。随着边缘AI技术不断发展,MCU领域也在经历重大变革。为了应对边缘计算需求的增长,以及满足数据处理的实时性要求,在MCU中集成AI功能已成为行业趋势之一。
国际电子商情5日讯 在电动车技术投资失利而陷入巨额亏损的Ideanomics已申请破产保护。这家转型失败的美国公司正在其无线充电业务和其他技术投资寻找潜在买家,旨在通过资产重组来缓解财务压力并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国际电子商情5日讯 随着AI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半导体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WSTS的最新预测报告,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同比增长19.0%,达到6270亿美元的新高。这一增长有望在2025年得到延续,市场规模将同比增长11%至6971亿美元……
“我们没有观察到市场的显著回暖。尽管接下来还有黑色星期五、圣诞节,以及中国农历新年等节日,但预计消费市场的表现不太会出现大幅改善。”“相比之下HBM的盈利能力更强,存储厂商更愿意生产高价的HBM,导致LPDDR5和DDR5的供应可能相对紧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维持价格坚挺。”在本文中,慧荣科技CAS业务群资深副总段喜亭深入分析存储产业的发展趋势,探讨AI技术如何推动存储产品的智能化升级,以及慧荣科技在高端存储市场中的布局和未来发展方向。
日前,第六届意法半导体(以下简称ST)工业峰会在深圳福田香格里拉酒店盛大开幕。本届工业峰会,ST的发言人围绕公司策略、产品规划、方案介绍等方面做了分享,全方面展示了公司在工业领域的成果。
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达到102亿美元,同比增长11%,重回两位数增长。
2025年半导体制造市场五大展望
12月20日,上海市政府发布公告,华虹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素心正式离任,由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
欧盟委员会发布《2024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The2024EUIndustrialR&DInvestmentScoreboard),谷歌母公司
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的加剧,欧洲逐渐意识到自身在芯片制造和封测领域的短板,纷纷出台措施以提升产业链自主
2024年,半导体行业已经出现分化,消费电子、汽车和工业市场表现持续疲软,而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继续推动GPU和高
近日,芯片制造领域传来重大消息:Rapidus开始安装ASMLEUV光刻机,成为首家接收EUV光刻设备的日本半导体公司。
品牌战略管理咨询公司英图博略(Interbrand)日前发布《2024中国最佳品牌》榜单。
为抢抓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重大发展机遇,深圳市龙华区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措
这标志着非美国公司首次在服务器市场排名中位居榜首。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调查,2024年VR与MR头戴装置出货量约为960万台,年增8.8%。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OLED技术及市场发展分析报告,由于陆系笔记型电脑品牌大规模采购,预计2024年OLED笔电
可实现电信、数据中心和专业音频/视频设备市场的无缝集成。
最近,Rambus推出了业界首个HBM4控制器IP,这一里程碑式的产品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内存接口技术的前沿地位。该控
喆塔科技与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共建“高性能集成电路数智化联合工程中心”签约揭牌仪式圆满举行
专为下一代智能可穿戴设备、无线耳机、医疗设备和物联网应用而设计。
我国的高质量发展,源自于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方面驱动。顺应“新质生产力”建设的巨大需求,集成电路产业正
联想手写笔Pro搭载了汇顶科技新一代的主动笔驱动芯片,为消费者带来更流畅自然的书写体验。
在2024德国慕尼黑国际电子元器件博览会上,创实技术展示了包括用于助听器、电源管理芯片等领域的高性能电子元
泰凌微电子获蓝牙 6.0 认证,助力蓝牙技术拓展与应用升级
泰凌微电子:国内首家获得Zigbee PRO R23 + Zigbee Direct认证的芯片公司
2024年11月20日,由全球高科技产业研究机构TrendForce集邦咨询以及旗下全球半导体观察主办的“MTS2025存储产
此次合作旨在大幅提升成本、能效、驾驶体验和车辆续航里程。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截至2023年,全球传统乘用车中LED头灯的普及率已达72%,而在电动汽车领域,这一比率更是
点击查看更多
北京科能广告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
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