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LED的照明应用已经广泛用于显示器产品,并正积极进军其他照明市场,预计其潜在应用领域将包括一般照明、汽车照明以及穿戴式装置……
有机LED (OLED)如今常用于电视和手机屏幕,但它有望成为固态照明(SSL)技术的下一件大事,而且还可能适于其他更多应用。从许多应用来看,无机LED仍然较具经济效益和技术意义,但OLED则有无机LED所缺少的一些有趣特性,再加上新的生产技术可望降低OLED的制造成本,从而使二者变得更具成本竞争力。sYLesmc
OLED经由向有机小分子或聚合物制成的电致发光层施加电流而发光,而且可以制造成刚性或软性的薄片。OLED极其适于需要光均匀分布的应用,例如屏幕和智能型手机的数字显示器。如下图显示典型的OLED结构——除了电子和电洞(hole)传输层,还有用于发射红光、绿光与蓝光的发光层。sYLesmc
sYLesmc
OLED的典型架构(来源:DSCC)sYLesmc
当施加电压使得阳极相对于阴极为正时,电子流过OLED。OLED中的静电力使得电子和电洞彼此相对,并在每个电子与电洞结合时发光。sYLesmc
OLED的效率明显落后于无机LED,其量产的发光效率约为60-90流明/瓦(lm/W)。各种商用LED灯泡的发光效率范围大约从100lm/W到200lm/W以上。就像无机LED的情况一样,其光效率和显色性之间存在权衡折衷。因此,无论是在电流作业(类似于无机LED)或是储存期间(罪魁祸首是氧气和湿气渗透),都可能导致OLED的流明衰减。sYLesmc
OLED广泛用于显示器市场,以取代液晶显示器(LCD)。虽然LCD显示器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但OLED商用大约只有5年之久。这两者都算是平面显示技术,而且采用透过背板寻址的画素矩阵。此外,两种技术的每个画素中都包括了红、蓝和绿色光源,而且也都可以制造成各种不同的尺寸。然而,二者之间也存在重要的差异。sYLesmc
尽管OLED需要更复杂的电路结构,LCD则需要更多光学层。LCD显示器需要背光,而OLED显示器则否。而且,如上所述,OLED在使用软性基板进行生产时更具有优势。因此,OLED正逐渐发展成为首选的显示技术。sYLesmc
功耗方面说起来则有点复杂。虽然LCD显示器的功耗取决于背光,OLED显示器的功耗则取决于屏幕的内容;因此,OLED在这方面并不一定比LCD更具有优势。sYLesmc
根据DSCC预测,到2022年,OLED将取代智能型手机中所使用的LCD技术,这主要得益于OLED技术的先进外形尺寸,包括采用OLED实现的可折迭显示器。sYLesmc
除了显示应用以外,欧盟(EU)支持的‘Horizon 2020’研究最近展现的创新成果承诺将使OLED的制造成本降低90%,使其成本达到相当于无机LED照明产品。这些创新包括使用平面化软性钢作为生产基板、透明顶部触点以及薄膜封装,让OLED生产不再依赖玻璃基板和封装。虽然业界至今尚未出现使用这种新生产技术的产品,但预计其潜在应用领域包括一般照明、汽车照明以及穿戴式装置。sYLesmc
最近,在欧洲Lyteus计划主持的产业合作下——目标在于促进OLED技术的商用化,荷兰的霍尔斯特中心(Holst Centre)和德国的弗劳恩霍夫研究所(Fraunhofer FEP)发表在生产方法上取得了创新,能够实现其所声称的“全球最长的OLED产品”(15公尺)。这项成果展示使得「量身打造」的OLED客制化照明成为可能,使其适于从运输到室内设计等各种应用。但该技术的主要缺点就在于发光效率,仅约15lm/W——这对于OLED技术而言确是太低了。sYLesmc
最后,针对一般照明领域,美国连锁超市Wegmans Food Markets去年宣布,为了向客户和员工提供最佳质量的照明,将在特定商店和该公司总部(Rochester, NY)的悬吊灯具中安装OLED/LED照明组合。这种混合灯具的OLED组件将由美国OLED照明制造商OLEDWorks进行制造。sYLesmc
基于OLED的照明应用已经广泛用于显示器产品中,现在正开始进军其他照明市场。然而,生产成本和发光效率至今仍是其落实更广泛采用的主要障碍。随着相关研究的持续进行,可望最终克服这些限制。我们期待很快就会在生活中看到OLED照明产品。sYLesmc
编译:Susan HongsYLesmc
(参考原文:OLEDs heading for lighting, automotive, wearables,by Yoelit Hiebert)sYLesmc
微信扫一扫,一键转发
关注“国际电子商情” 微信公众号
为了“集中力量,增强协同效应”。
在汽车行业面临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日本两大汽车制造商本田汽车和日产汽车宣布了一项重大战略合作。
本报告选择汽车动力(Powertrain)与底盘(Chassis)系统中的MCU做探讨,一方面是因为,就车规MCU的角度来看,这两个组成部分更为关键、复杂,对安全性要求更高,更具实现难度;另一方面,即便是传统汽车角度,动力与底盘系统的电子控制也更加由来已久和具代表性。
传日产和本田探讨合并。
国际电子商情18日讯 恩智浦半导体周二宣布,将以2.425亿美元全现金交易的方式收购Aviva Links……
数字钥匙为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OEM)提供了一种展示其数字能力的强大方式,为客户提供无缝、增值的车辆访问和被动启动功能。
汽车制造商纷纷致力于将更先进的人工智能(AI)技术融入汽车之中,这一动向在汽车产业正处于技术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显得尤为恰当。
德国汽车制造巨头大众集团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业务重组,而这一战略调整的焦点落在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国际电子商情10日从德媒体获悉,大众集团不仅考虑出售其在南京的工厂,还可能进一步出售开工率不足的其他工厂……
国际电子商情6日讯 有迹象表明,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近期在全球电子产品制造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在苹果iPad平板电脑的组装市场中占据了超过30%的份额……
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在谈论人工智能(AI),但过去AI主要集中在数据中心。现如今,边缘AI的风越吹越烈,它正在渗透至各个领域。随着边缘AI技术不断发展,MCU领域也在经历重大变革。为了应对边缘计算需求的增长,以及满足数据处理的实时性要求,在MCU中集成AI功能已成为行业趋势之一。
国际电子商情5日讯 在电动车技术投资失利而陷入巨额亏损的Ideanomics已申请破产保护。这家转型失败的美国公司正在其无线充电业务和其他技术投资寻找潜在买家,旨在通过资产重组来缓解财务压力并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国际电子商情5日讯 随着AI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半导体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WSTS的最新预测报告,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同比增长19.0%,达到6270亿美元的新高。这一增长有望在2025年得到延续,市场规模将同比增长11%至6971亿美元……
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达到102亿美元,同比增长11%,重回两位数增长。
2025年半导体制造市场五大展望
12月20日,上海市政府发布公告,华虹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素心正式离任,由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
欧盟委员会发布《2024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The2024EUIndustrialR&DInvestmentScoreboard),谷歌母公司
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的加剧,欧洲逐渐意识到自身在芯片制造和封测领域的短板,纷纷出台措施以提升产业链自主
2024年,半导体行业已经出现分化,消费电子、汽车和工业市场表现持续疲软,而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继续推动GPU和高
近日,芯片制造领域传来重大消息:Rapidus开始安装ASMLEUV光刻机,成为首家接收EUV光刻设备的日本半导体公司。
品牌战略管理咨询公司英图博略(Interbrand)日前发布《2024中国最佳品牌》榜单。
为抢抓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重大发展机遇,深圳市龙华区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措
这标志着非美国公司首次在服务器市场排名中位居榜首。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调查,2024年VR与MR头戴装置出货量约为960万台,年增8.8%。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OLED技术及市场发展分析报告,由于陆系笔记型电脑品牌大规模采购,预计2024年OLED笔电
可实现电信、数据中心和专业音频/视频设备市场的无缝集成。
最近,Rambus推出了业界首个HBM4控制器IP,这一里程碑式的产品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内存接口技术的前沿地位。该控
喆塔科技与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共建“高性能集成电路数智化联合工程中心”签约揭牌仪式圆满举行
专为下一代智能可穿戴设备、无线耳机、医疗设备和物联网应用而设计。
我国的高质量发展,源自于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方面驱动。顺应“新质生产力”建设的巨大需求,集成电路产业正
联想手写笔Pro搭载了汇顶科技新一代的主动笔驱动芯片,为消费者带来更流畅自然的书写体验。
在2024德国慕尼黑国际电子元器件博览会上,创实技术展示了包括用于助听器、电源管理芯片等领域的高性能电子元
泰凌微电子获蓝牙 6.0 认证,助力蓝牙技术拓展与应用升级
泰凌微电子:国内首家获得Zigbee PRO R23 + Zigbee Direct认证的芯片公司
2024年11月20日,由全球高科技产业研究机构TrendForce集邦咨询以及旗下全球半导体观察主办的“MTS2025存储产
此次合作旨在大幅提升成本、能效、驾驶体验和车辆续航里程。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截至2023年,全球传统乘用车中LED头灯的普及率已达72%,而在电动汽车领域,这一比率更是
点击查看更多
北京科能广告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
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