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制造在标准、互联等领域始终是很特殊的,现在谈工业4.0与AI是否为时过早?AI在工业4.0时代是否真的在发挥作用,以及究竟发挥到何种程度?这是我们期望以由上至下的方式,从工业制造AI解决方案、AI芯片、EDA,以及实际应用几个层面,来窥见当下工业制造的AI技术现状…
意大利有家公司叫ROJ,这家企业专注于针对工业领域的电子技术,产品典型如基于ARM Cortex-M/A、FPGA的工业板和模块。这家公司有个特色,是“基于客户软件、硬件需求来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其典型客户如Mares——这是个生产潜水装备的企业,包括潜水表。Mares的特色也在满足不同客户的产品定制化需求。而“定制化”就意味着产品生产周期必须短,制造响应速度必须快,而且可能某一款产品的需求量还不大。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开始转向这种量不大,但品种多样的生产模式,这也是工业4.0的重要特点。gybesmc
这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中是不可想象的,直到数字工厂、智能制造开始出现:不同小订单之间的不同需求,生产设备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数字操控的方式实现转变和协调——当然还有IT/OT融合、TSN的出现、各类统一与融合标准在工业领域的出现,都是实现这种操作的必要条件。不过这些不是本文要探讨的核心。gybesmc
ROJ在智能制造时,所选方案的其中一个关键是Valor Material Management材料管理系统——这是来自西门子数字工业软件的一部分。ROJ首席执行官Franco Oliaro曾表示:材料需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位置提供,而制造现场的停工往往是因为材料没有到位。数字化的材料管理系统能做的就是材料分发,在需要材料的时候确保其准备就绪。gybesmc
这个例子实际只是数字化生产和工业4.0的基本应用。当生产设备本身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智能,就会产生海量数据。当这些数据熔于一炉后做数据分析,不仅用以了解过去的生产状况,同时利用机器学习还能提高未来生产质量、降低制造成本,即是AI技术对工业4.0的推动了。gybesmc
工业制造在标准、互联等领域始终是很特殊的,现在谈工业4.0与AI是否为时过早?AI在工业4.0时代是否真的在发挥作用,以及究竟发挥到何种程度?这是我们期望以由上至下的方式,从工业制造AI解决方案、AI芯片、EDA,以及实际应用几个层面,来窥见当下工业制造的AI技术现状。gybesmc
“传感器数据速率正在持续增长。大部分客户现如今的工厂传感器数据采集速率还在1Hz,但越来越多的芯片制造商收集速率达到了10Hz、100Hz。晶圆厂的数据量级现在开始进入PB级别,而不再是MB或者TB。”BISTel首席执行官W.K. Choi表示,“客户需要更出色的分析来驱动产品质量提升;工程师则期望更快地进行根因分析,近实时地(in near real time)、准确地解决影响良率和工程生产的问题。”这能说明什么问题?BISTel是一家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韩国企业,解决方案离实际应用总是靠的更近。gybesmc
以半导体制造为例,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晶圆制造发生不良率高的问题时,常规手法是工程师们调查并讨论,这个过程一般需要很久。如W.K. Choi所说,实现数字生产的工厂,传感器数据采集速率现如今已经很高了。针对晶圆生产不良率高的问题,可观察的参数至少包括温度、振动、压力等各项指标。如果针对所有相关指标做监测,那么分析难度自然可以得到降低。在这个例子中,不少晶圆片靠近边缘位置出现问题,因此成为“bad”晶圆。gybesmc
gybesmc
BISTel的HMP(Health Monitoring & Prediction)在数据追踪中,系统列出总共6个导致良率问题的最优关联度参数,其中前两个分别是蚀刻工序的最后一步,电流发生激增;以及氦气值明显降低(图1)。蚀刻流程的最后一步就是氦气分离,这一例的“根因”就是在分离过程中,托盘与晶圆边缘接触,产生小范围火花——所以电流出现了激增,与此同时托盘某些氦气口堵塞造成氦气值降低。gybesmc
在晶圆制造良率问题的“根因分析”这一例中,至少能够表现持续增长的“数据速率”是怎么回事,以及将原本需要以天、周为单位计的根因分析时间缩短到分钟、小时级别内。而AI技术在此处的核心,即如何利用海量数据做分析,并得出结论。gybesmc
“具备AI能力的智能应用,可让系统和流程实现自动化,让客户得以近实时地针对每天的生产问题,做出检测(detection)、分析(analyses)和预测(prediction)解决方案。”W.K. Choi说,“现在我们在生产流程中,融入了更多强有力的AI分析,能够从这些流程中学习。我们随后就会把这些新的智能,应用到知识库(knowledge base)中。”
微信扫一扫,一键转发
关注“国际电子商情” 微信公众号
当地时间2月10 - 11日,由法国、印度联合主办的人工智能行动峰会(AI Action Summit)在巴黎大皇宫隆重举行。
大家今天都开工了吧?
国际电子商情10日讯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行业迎来了历史性突破,销售额首次突破6000亿美元大关,达到6276亿美元,同比增长19.1%……
国际电子商情8日讯 软银集团(SoftBank)以65亿美元(含债务)估值对美国芯片设计公司Ampere Computing LLC的收购交易接近达成,最快可能在本月官宣。交易若最终完成,将成为2025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最具标志性的并购事件之一……
国际电子商情7日讯 据市调机构Gartner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收入总额达6260亿美元,同比增长18.1%,
斥资9500亿韩元收购日本FICT,MBK Partners到底图什么?
当地时间1月22日上午,OpenAI正式官宣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启动“星际之门计划”(The Stargate Project)。该计划的核心是成立一家全新公司,旨在为OpenAI
国际电子商情讯 美国商业专利数据库IFI Claims日前公布了2024年度美国专利授权量50强名单。这份榜单不仅反映了各大公司的创新能力,还揭示了全球科技行业的竞争格局。
让硅谷震惊的中国大模型!
“2025年将是人工智能决定性的一年。”
国际电子商情讯 美东时间202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其就职首日签署了一系列行政令,废除了前总统拜登政府的78项政策,其中包括对人工智能的监管政策。这一举动不仅引发了广泛的政治讨论,也对高科技行业和半导体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CSIA:共同捍卫人工智能这个全人类的智慧结晶。
近日,Tokyo Electron(以下简称“TEL”)宣布,将在日本宫城县建造一座新的生产大楼,由TEL的制造子公司TEL宫城公司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杨学林、沈波团队,联合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机构,在氮化镓外延薄膜中位错的原
数据中心/云计算可以说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占据了英伟达总收入的85%~90%。
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推动经济持续向上向好若干政策举措》,提出支持科技领军企业、产业链龙
2月10日消息,据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报道,苹果公司取消了一款与Mac连接使用的AR眼镜项目,但仍在积极推进独立
韩国媒体TheBell报道,三星正在为旗下自研处理器Exynos2600投入大量资源,以确保其按时量产。
尽管全球平板电脑市场在2024年的大部分时间都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但在2024年Q4,平板电脑出货量仅同比增长3%。
2月7日,日本AR眼镜光学厂商Cellid宣布,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完成总额1300万美元(约人民币9478.95万元)的融资。
近日,多家媒体发布消息称,瑞芯微前副总经理陈锋将出任Arm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安谋科技首席执行官(CEO)一职。
美国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2024年全球半导体厂商营收排行榜。
随着传统扩展方式的成本和复杂性上升,先进封装已成为满足人工智能(尤其是大型语言模型训练)性能需求的一种方式
2024年Q4,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同比增长了6%,达到5450万台。
英飞凌位于曼谷南部沙没巴干府的新后道厂破土动工,该厂将扩大公司在亚洲的生产布局。
2024年,集成电路行业在变革与机遇中持续发展。面对全球经济的新常态、技术创新的加速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
雅加达,印尼- 2025年1月14日 - 全球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艾睿电子(Arrow Electronics)与印尼初创协会合作(STARFIN
无畏挑战 共创未来祥龙回首留胜景,金蛇起舞贺新程。在2025年元旦新年之际,深圳市凯新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
最新Wi-Fi HaLow片上系统(SoC)为物联网的性能、效率、安全性与多功能性设立新标准;
配套USB网关,轻松实现Wi-
随着与三安光电的碳化硅合资工厂落地重庆,2024年6月,意法半导体与重庆市彭水自治县同步启动了可持续发展合作
凯新达科技 自由之旅 征途同行
NVIDIA Jetson Orin™ Nano Super 开发者套件是一款尺寸小巧且性能强大的超级计算机,重新定义了小型边
德州仪器今日推出了全新的集成式汽车芯片,能够帮助各个价位车辆的驾乘人员,实现更安全、更具沉浸感的驾驶体验
广州飞虹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广州越秀区,诚信经营20多年。主要研发、生产、经营:场效应管、三极管等半
近日,半导体存储品牌企业江波龙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以下简称“电子五所”)在江波龙
深圳迈巨微电子有限公司深耕锂电池管理芯片领域,围绕电池健康和安全,电池电量计算二个核心技术能力,提供完善的
点击查看更多
北京科能广告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
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