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美国“回流”指数为-87%,未来3年趋势如何?

2020年美国“回流”指数为-87%,未来3年趋势如何?

两家领先的研究公司对“回流”的衡量方式不同,所以他们的分析很少一致。2020年的结论也不例外,但美国制造商表示,他们会致力于减少对外国供应的依赖。

追踪就业和外国直接投资(FDI)的“回流倡议”指数报告称,2020年总共有160649项新公告,回流资金自2013年以来首次超过外商直接投资——新增就业通知达到创纪录的10.9万个。4cmesmc

A.T.Kearney表示,美国“没有以任何实质性的方式重新获得制造业工作岗位”。Kearney研究了14个传统离岸贸易伙伴的制成品进口和美国国内制成品的生产总值。制造业进口比率(MIR)除以进口和输出的数字,2020年得到的回流指数MIR的年变化率是-87%。4cmesmc

Covid-19 对这两项测量都造成了严重破坏。回流倡议显示,2020 年制造业回流的猛增是由新冠疫情期间出现的进口短缺推动的。Kearney指数在这一年里就像过山车一样,最终以负值收场。4cmesmc

但很多制造商将新冠疫情视为变革的动因。伟创力首席采购和供应链官Lynn Torrel表示:“2020 年无疑考验了全球供应链的弹性。企业有机会将最近的挑战视为供应链创新的动力,而不是停留在过去的困难中。”4cmesmc

回流倡议表示,疫情带来的一线希望是,公众和企业普遍意识到并承认需要缩短供应链并在国内生产商品。4cmesmc

Kearney发现,美国制造业高管打算在未来三年至少将部分制造业务迁回美国。一些高管表示,他们强烈希望减少对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中国)制成品进口的依赖。然而,Covid-19破坏了劳动生产率,美国管理人员在疫情后很难找到工人。4cmesmc

在另一项研究中,Kearney发现:4cmesmc

  • 4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公司在过去三年中至少已将部分制造业务转移到了美国;
  • 2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内重新部署一些制造业;
  • 49%的受访者同意或强烈同意美国本土生产制造的收益要大于劳动力成本;
  • 52%的受访者表示,当冠状病毒中断全球供应链时,他们的公司增加了国内产品制造/采购;
  • 48%的人同意或强烈同意当前的国内政策和国际贸易政策足以鼓励国内设施的回流和投资;
  • 4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公司将在未来三年内努力实现供应链多元化,以减少对单一国家/地区来源或制造地点的依赖;
  • 4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将重点减少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

正面和反面的理由

拜登政府研究美国供应链的计划以及国会推动美国芯片生产的努力,激发了人们对回流的兴趣,尤其是科技行业。根据回流计划,回流和外国直接投资增加的高科技工作岗位会多于低科技岗位。这一趋势很重要,因为美国在高科技产品方面存在贸易逆差,高科技公司的平均雇员要比低科技公司更多。4cmesmc

该倡议列举了有利于回流的其他因素:4cmesmc

  • 政府采取行动减少国家对关键产品进口的依赖;
  • MEP(制造推广伙伴关系)、EDO(经济发展组织)和各州为实现回流所做的努力持续加强;
  • 美元持续下跌——美元从2020年3月的短暂高点下跌了10%,正在接近2018年的低点;
  • 企业责任的拓展;
  • 不断变化的市场——世界经济增长复苏将使其他市场对离岸供应商更具吸引力,从而使国内供应商在向美国供应方面的竞争减少;
  • 持续增加TCO(总拥有成本)的使用,而不是价格的持续增加;
  • 技能型劳动力项目的持续改进;
  • 提高环境意识——国内供应链比海外供应链更加透明;
  • 中国可能激进地“脱钩”。

该组织列举了一些负面趋势,包括对新税率和法规的担忧、与 Covid 相关的失业救济金和远程教育使工作对某些人没有吸引力、中断的供应链导致组件缺乏可用性。4cmesmc

Kearney总结说,一旦 Covid-19 的动荡影响消退,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海外对美国制成品的需求逐渐反弹,回流指数有可能再次转为正值。“从这个角度来看,2020 年的-87%的回流指数看起来更像是全球疫情造成的失常。”4cmesmc

“回流倡议”表示,2021年的整体发展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从冠状病毒危机中复苏。“有两股力量将会发生冲突。从消极方面看,疫情对经济和企业的影响持续存在不确定性。积极的一面是,这场病毒给该国带来的缺乏自给自足的教训将刺激当地货源的增长。”4cmesmc

本文为国际电子商情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Barbara Jorgensen
EPSNews主编
  • 微信扫一扫,一键转发

  • 关注“国际电子商情” 微信公众号

近期热点

广告

EE直播间

更多>>

在线研讨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