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前富士康员工看“代工之王”的 20年转型之路

一位前富士康员工看“代工之王”的 20年转型之路

2021年10月18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科技发布了三款新能源汽车。郭台铭笑容满面地应对媒体的采访。电动汽车的研发和制造赛道上,挤满了各路人马和资本,他看到了自己缔造的庞大商业帝国的持续发展和转型的希望……

2021年10月18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科技发布了三款新能源汽车,基于鸿华先进公司的自主平台打造,型号是Model C、Model E、Model T,分別定位为轻型SUV、豪华轿车、巴士。sOGesmc

据了解,鸿华先进公司由鸿海科技与裕隆集团合资,成立短短一年时间就造出了汽车。鸿海科技研发的MIH电动汽车平台还将提供给其他品牌使用,未来的目标是提供电动汽车领域零配件设计、完整方案、组装及制造等全方面服务。sOGesmc

在新车发布会上,郭台铭笑容满面地应对媒体的采访。电动汽车的研发和制造赛道上,挤满了各路人马和资本,他看到了自己缔造的庞大商业帝国的持续发展和转型的希望。sOGesmc

其实,富士康在新能源汽车上的野心,数年前就已经开始显现,它的转型之路更是旷日持久。作为前富士康科技集团的员工,我对它二十年的转型探索之路深有体会。sOGesmc

一、自有品牌之路

2000年左右,富士康在台湾已经是前33大企业,当时英业达、台达等电子业大哥大企业排在了富士康前面;2003年,排在富士康前面的只有国泰金控,老牌的台湾电子业全被甩在了后面;2004年,鸿海科技超越伟创力成为了全球第一大EMS厂;2005年,鸿海集团在全球五百强企业中排名第371位。sOGesmc

其实,富士康内部反复强调,公司提供的是弹性、品质和速度。富士康作为EMS和ODM企业,从更多层面上满足客户需求,从单一的制造和代加工,到提供物流、售后、设计等,其更综合的服务是大部分EMS的改进方向,但最主要还是快速交付。富士康现在的品质和速度依旧,只是因规模巨大、难以覆盖成本,最终导致失去了弹性。sOGesmc

2000-2005年,受限于国际分工的经营和环境,整个台湾的电子厂都给惠普、戴尔、康柏做PC和NB代工服务。PC和NB是台湾业内最火热的产业,这两大产业最核心的部分是主板、显卡和散热模块,用专业的话来说,即关键零组件。当时,台湾有四大主板厂家——华硕、技嘉、精英和微星。这些企业目前还在市场活跃,他们的利润比纯组装厂高出一个档次。富士康凭借自己的制造经验和工程技术,顺理成章地切入到品牌主板市场。sOGesmc

富士康OEM代工出货量节节高升:2003年出货2000万片主板;2004年出货2700万片主板;2020年出货4000万片主板,直逼华硕的5000万片。在这种情况下,富士康也推出了自有主板品牌,其主板作为二线品牌曾经生存得还可以,不过当品牌主板厂家在品牌、研发和设计等层面的优势显现出来之后,致使市面上难再看到富士康主板的踪迹。sOGesmc

此后,富士康也传出进入品牌手机行列,经营自有品牌手机的零售业务,但自营手机业务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个人总结认为,制造代工的DNA与品牌经营的DNA完全不同,后者要求在开发阶段就得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迭代和替代,同时品牌宣传推广运营和后期的管理,比单纯的制造服务要复杂很多,临时挖人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DNA,所以大概率会失败。sOGesmc

二、关键零组件之路

从事过制造业的人都知道,BOM里的材料有价值高的、价值低的,有交期长的、交期短的,有容易买的,难买的……中国台湾的代工大佬很早就清楚如何提高毛利——去做毛利高的材料和组件——也就是关键零组件。用中国大陆当下流行的词汇来说,就是“卡脖子”的技术和产品。sOGesmc

富士康早期以PC、NB代工为主,从2003年切入手机代工市场,在随后的几年内营收节节高升。2003年年营收达到10.9亿美元,2004年营收为33亿美元,2005年为63.6亿美元,2006年为103.8亿美元,2007年达到107.3亿美元……在年营收顶峰的2007年,FIH(富士康)毛利有9.84 亿美元,税后净利达到7.25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富士康的业绩远超代工大厂伟创力,并且顺势进入世界五百强。sOGesmc

在消费电子的核心零件中,除了芯片之外,成本占比大的部件,还有显示屏、PCB等,而结构、连接器则是富士康的优势产品。在之前那个年代,台湾扶持的千亿产业中就有面板产业,这就很容易理解为何富士康会进入面板行业。sOGesmc

富士康控股的群创光电成立于2003年,并于2006年在台湾上市。2010年3月,群创光电与奇美电子、统宝光电合并。富士康早期关注的是小尺寸面板,其目标主要是为PC、NB代工提供关键零件。待富士康手机代工业务成熟后,群创光电收购了统宝电子,以进入更小尺寸的面板领域,目标是为手机业务提供显示屏。后面鉴于大尺寸的面板利润更高,更能代表技术的发展方向,鸿海精密合并了台湾面板双雄的老二——奇美电子。这起并购使群创光电超越了友达光电,成为了台湾面板的龙头老大。sOGesmc

2016年3月30日,富士康宣布以38亿美元收购夏普的66.6%的普通股权和50%特别股权,彰显出了其在面板领域的勃勃野心。实际上,富士康早期的关键制造人员和技术都与日本有着不解之缘,包括模具、关键机械加工设备和关键技师均有学习日企的经验和历史。sOGesmc

不过,富士康的面板之路发展得并不顺利,随着中国大陆资本给予华星光电、京东方大力支持,加上面板产业更新换代,富士康在广州增城和美国的面板投资都处于暂停状态。虽然夏普的亏损短时扭转,但并未在市场上取得相应的回报,“日本核心技术,台湾乡下价格”让夏普的品牌形象受挫,中华映像的破产更是暴露了台湾面板业的危机。大家意识到,未来如何与中国大陆面板产业合作共赢才是务实之路。sOGesmc

同样,富士康切入PCB制造领域也是很早的事情,PCB在早期还是日本、美国、韩国等厂家的天下,后期台湾和香港产业才逐渐升起。富士康很早就开始从事PCB制造,真正崛起还是鹏鼎控股(富士康子公司)进入苹果供应链以后:2017-2020年,鹏鼎控股的营业收入从239.21亿元增长至298.51亿元。有机构统计显示:鹏鼎控股在这4年间持续占据PCB行业全球第一的宝座。PCB是富士康投资和转型比较成功的业务,但却无法引领整个集团转型。sOGesmc

三、上下游的垂直整合

早期,富士康受日本汽车产业和美国产业的影响,崇尚垂直整合、一体化解决方案。富士康在经营过程通过摸索发现,“我们既然可以帮客户制造消费PC和NB,那么我们开通路渠道给客户卖产品,是不是能赚取更多利润,还能将彼此捆绑更深入呢?”sOGesmc

顺着这个思路,富士康早期投资了通路渠道,后期还投资了电商。2001年,富士康投资了国内数码卖场龙头赛博数码广场,2004年该卖场大量关停门店;2004年,富士康在深圳设立了数码捷豹商贸物流公司;2009年,富士康成立并上线运营了飞虎乐购,最开始主要为内部员工服务,2010年8月才对外销售产品;2012年,富士康宣布“万马奔腾“计划。sOGesmc

富士康投资电商,是看到了中国电商的快速发展,当然其运营的结果非其所愿,毕竟渠道经营不是靠挖人就能解决问题的。一个以成本管控和规模化制造著称的企业去运行零售,完全是一种“大跃进“式的尝试。sOGesmc

四、富士康的新型技术革命转型之路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随之发展,新技术浪潮对制造业产生了巨大的外部影响。随着国内人力成本上升以及震惊全国的员工连续跳楼事件爆发,让富士康意识到高压和军事化的管理模式与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很大的矛盾。转型再一次成为富士康关注的焦点。sOGesmc

富士康凭借在模具、机械的经验积累,向工业自动化领域迈进,也是做自己相对最擅长的事。毕竟有历史数据积累(大数据),有制造能力和自有的应用场景,有全国大量的工业园区和车间可以去实践,借助于物联网和传感技术,在制造业界传授经验和搭建平台,大概率会成功。sOGesmc

2013年,富士康初步形成了工业互联网构想。此后两年里,富士康在选定示范产线上进行工业互联网系统开发,在庞大的制造基础上,支持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工业互联网逐渐发展成形。sOGesmc

2015年,富士康将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相关业务单独拆分,组成了工业互联网业务公司——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工业富联。sOGesmc

2017年,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平台编入中国首部“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并参与制定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sOGesmc

2018年6月,工业富联成功在上交所挂牌上市。A股上市后,工业富联的总市值逼近4000亿元,并超过海康威视成为A股市值排名第一的科技企业。sOGesmc

当然,工业互联现今的状况,还无法印证富士康转型是否成功。如果富士康的影响力,能够达到GE、西门子制造、SAP的级别,才能真正颠覆其传统制造的形象。很显然,工业互联暂时离这个目标还很遥远。sOGesmc

五、半导体之路

富士康想要进入半导体行业已经很久了。sOGesmc

早期在中国台湾,做半导体代工和设计的企业股价高、员工待遇好,当时的台积电虽然没有现在炙手可热,但它在利润等方面都好于鸿海。本文把半导体单独列出来,而未纳入关键零组件部分,是因为半导体的特殊性,可以说它是高科技中的高科技。sOGesmc

2004年,富士康成立沛鑫半导体,后者主要做半导体设备的开发。经过多年的发展,沛鑫半导体在2019年切入了南京的半导体制造业务。sOGesmc

另外,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事件——2017年3月1日,郭台铭在第10.5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区动工仪式上向媒体透露了收购东芝的意向。2018年,行业内传出消息称,富士康电子已经成立半导体事业集团,富士康半导体事业集团由Young Liu领导。该位消息人士称,富士康的芯片制造相关附属公司,例如京鼎精密科技、讯芯科技和天鈺科技,已经在半导体事业集团下运营。其中,京鼎精密科技生产半导体设备,讯芯科技致力于半导体模块封装测试,天鈺科技公司致力于LCD驱动器ICs的设计和开发。sOGesmc

当然,郭台铭想要收购东芝的想法最终无疾而终,因为半导体不像面板行业,各国反垄断机构对半导体企业的并购都“卡“得很死:安华高科收购博通后,想要顺势收购高通,这笔收购最后以失败告终。sOGesmc

不过,富士康的芯片梦还在继续——2019年,富士康在济南建设了功率半导体工厂,2020年在青岛投资建设封测工厂,2021年收购了旺宏的工厂。虽然在目前来看,富士康的半导体业务在产能和技术上,还没有进入主流的半导体圈子,但是从长远战略来看,半导体投资是代工服务的附属业务,基本上不是其作为转型的主要方向。毕竟目前富士康还很难玩转半导体行业的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玩法。sOGesmc

六、太阳能之路

富士康也做光伏和太阳能,或许是纯粹地增加营收、赚取更多的利润。2011年12月31日,鸿海发布公告称,将在江苏盐城成立富昱能源科技(阜宁)有限公司,初步投资为3000万美元,生产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此前,郭台铭还与国内多晶硅企业保利协鑫合资成立了大同新能源项目,计划投资900亿元,加上如今的盐城项目,计划在内地光伏领域投资已经接近上千亿元。sOGesmc

多家光伏企业的负责人表示,现在的光伏行业面临欧洲市场萎缩、生产过剩、美国双方调查等重重危机,富士康的加入无疑将引发行业格局的巨变。其实,郭台铭谋局光伏行业已久,早在2011年6月的股东大会上,他就表示,鸿海为了进入太阳能行业,已筹备两年多时间,并在内部也建立了一个太阳能电池团队。这两年,鸿海一直在等待一个进入太阳能行业的最佳时机。“在光伏行业,鸿海要做的将是长期布局,而不是短期获利。”2016年,富士康将建成400兆瓦太阳能发电厂,补偿郑州iPhone生产基地对环境的影响。sOGesmc

但很显然,富士康在太阳能领域的投资暂时还没有看到太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sOGesmc

七、精密设备转型之路

从事制造业人的都知道设备的重要性,尤其是关键加工设备,是企业资产的核心,也是决定工厂效率和利润的关键,所以做产品的人都会有设备崇拜的情节。富士康做到如此庞大的规模,引进了大量美国、德国、日本、瑞士的精密机械设备,这些设备价值昂贵且交期长、维护费用贵。sOGesmc

我还在富士康的时候,日本的小松磨床和冲床都是要提前一年订货下单。受限于瓦森纳协议,当时五轴加工机基本上不能出口给中国,企业需要向海外的政府部门走申请,就像现在买赛灵思的高端航太FPGA,需要美国商务部的公文一样。富士康初期可以加工一点自动化治具、配套的工具来配合机械提高效率,但是搞周边终究不是办法。提高效率还是得自己去投资做精密机械,于是富士康又投资了精密加工设备。sOGesmc

2015年9月22日上午,富士康科技集团安庆研发中心项目开工典礼在安庆市经开区3.9工业园内举行。开工典礼上,富士康将建立安庆研发中心称之为参与《中国制造2025》转型升级、迈向“智能装备强企业”的重要举措。sOGesmc

建立“安庆研发中心”是富士康集团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赐福科技在富士康集团暂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就,精密机械的玩法与EMS相差太大。sOGesmc

八、新能源汽车之路

2005年,富士康切入汽车电子业务。那个年代是燃油车的天下,汽车电子只是附加值很小的部分,富士康做汽车连接器、线缆、PCBA之类的简单业务。直到2013年,富士康成功切入特斯拉、宝马的供应链,做的都是非常边缘的业务。sOGesmc

如今富士康联手台湾裕隆共同制造电动汽车,也算是一个比较好的转型方向。到现在为止,已经风风雨雨二十年,在摸索了众多的方向和道路之后,很多时候战略正确、执行策略、应对环境变化都非常重要。sOGesmc

从长远来讲,富士康做电动车,很难说是为了苹果公司而准备,而且也不是纯代工战略。汽车不同PC这样的简单产品,产品的复杂程度、可靠性和安全性等级完全无法相提并论。可以说,富士康未必已经有清晰的战略定位,再看小米、华为等互联网造车,都是新势力介入行业,未来真正能在新能源汽车中占有一席之地,无论是组装制造、软件设计、操作系统、汽车通信、汽车能源等细分领域,只要找到发力的地方,都可以成就巨大的业绩。“代工之王“如果只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转型也许只是一个幌子,那它就永远只是”代工之王“。sOGesmc

综合多年的富士康的转型探索,可以探寻一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经营之路。sOGesmc

1.企业转型离不开其发展的产业环境和业态趋势。sOGesmc

富士康早年做主板的思维受制于台湾品牌主板的崛起,该公司做面板也是台湾产业所谓千亿产业,产业界关注和重视。sOGesmc

2. 企业转型成功,需要打破路径依赖和企业DNA的掣肘。sOGesmc

做代工起家的企业,必须要破除代工思维和企业DNA,需要破除旧的机制和成功经验,跨界是件很高风险的事情。sOGesmc

3.  企业经营要具备传承和风险意识。sOGesmc

富士康多次转型,都是围绕原有业务去做纵横扩张,小心摸索和试探。台湾大型企业的管理规范化和风控确实强于中国大陆企业。富士康也一直在多元化扩张,其内部很多经营层面的高管和财务投资人士,都是欧美日跨国企业管理经营人才,也有外聘的财务投资专家在管控,这种谨慎也限制了转型成功的概率,因此也算是双刃剑。sOGesmc

4. 企业转型过程的企业家情怀。sOGesmc

郭台铭是台湾工业发展过程中成长的典范,早期受到日本制造、美国制造的影响,收购夏普、日本模具厂,想要收购东芝,都有个人情怀在里面,当然这些都不影响他的经营决策。sOGesmc

总之,企业转型升级,多元化都是有相应的规律可以摸索,不是盲目多元化,盲目升级跳跃、弯道超车。sOGesmc

本文为国际电子商情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 微信扫一扫,一键转发

  • 关注“国际电子商情” 微信公众号

近期热点

广告

EE直播间

更多>>

在线研讨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