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单刚诞生时,只能用来拍拍旅游风景照,到现如今应用于严肃生产,实则也体现了电子科技这些年来的神速发展……
对传统媒体工作者来说,相机是新闻采集的必备工具——虽然现在外出参加活动,似乎越来越多的新媒体都直接用手机记录现场了,但我个人是坚持用相机来记录任何发布会或企业活动的画面的。lLHesmc
最近美国版EE Times在搞一个名为50th Time Capsule时间胶囊的收集活动,就是让每个编辑/记者都写一写这些年来对于自己影响深远的电子科技。我提交的内容就是“微单”——无论他们是否采用,我都始终觉得从十多年前我坚持用单反,到现如今的微单,都是工作生活改变的真实写照。lLHesmc
而从微单刚诞生时,只能用来拍拍旅游风景照,到现如今应用于严肃生产,实则也体现了电子科技这些年来的神速发展。lLHesmc
lLHesmc
从10多年前进入媒体行业,最初我的主要工作用机是尼康D300和D7000,尤其D300陪伴了我挺多年的。这俩相机都是单反数码相机。从业期间,我经手过的单反还包括D3、D4、D7100。lLHesmc
单说尼康D300,最初这就是个部分面向新闻摄影的高端APS-C画幅单反数码相机,特点就是“快”——指哪打哪儿、随举随拍,但与此同时体积特别大,重量也达到了能随时锻炼臂力的程度。单反的体积和重量对出差工作基本就是噩梦,总有一种自己是体力工作者的感觉。lLHesmc
所以最初工作那些年,我始终在找寻某种形态更轻盈的相机:一方面要保证画质,另一方面速度和性能要足够。要满足这两个条件的话,手机和小DC就被淘汰了。自“微单”开始于摄影市场流行,最有希望替换我手上单反的,不就是微单吗?lLHesmc
摄影器材市场的技术革新速度比消费电子主场还是要慢很多的。“微单”相机是2008年就出现的。“微单”,听名字就知道,它应该比单反要小,要不然怎么叫“微”单呢?但“微单”这个词其实是索尼2010年才发明的——而更早尝试微单形态相机的奥林巴斯、松下等企业后来认为“微单”这个词的确不错,也开始这么叫了;虽然更多的微单厂商还是会称其为“无反相机”。lLHesmc
但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微单”并不是“微型单反”,而是“微型单电”。“单电”其实是索尼早年尝试过的某种介于单反和微单之间的中间形态设备,这里不做探讨。不过后文也会谈到,为什么从设备定义上,微单也真的完全算不上是微型单反。lLHesmc
lLHesmc
大约在2013年前后,我发现同业者已经有人开始带着微单去参加发布会了:轻便的样子真是令人羡慕,看着手上的单反实在是心理不平衡。于是我当即就买了一台索尼NEX-6微单,立誓以后用它参加所有媒体活动。当时索尼在NEX-6微单的宣传上,还特别强调了这台相机的操控性。lLHesmc
微单受限于体积无法像单反一样在机身上放那么多的按钮:摄影工作者也就无法进行各式各样的快捷盲操作。这就很考验厂商如何在局促空间内不让相机操控性有太大程度的妥协。这也是我选择NEX-6,而非NEX-5的原因。毕竟拿NEX-6是要干活儿的,而不是拿出去自拍或旅游。lLHesmc
后一次去北京出差,我就是带着NEX-6去的。结果令人大失所望。画质放一边不谈(好歹也都是APS-C画幅的图像传感器):首先是拍摄效率非常低下,开机要等个1-2秒,对焦得听天由命——新闻发布会上,演讲人的PPT都翻过去3页了,NEX-6连焦都还没对上。lLHesmc
其次是成像与取景原理上的根本不同,决定了微单只要开机取景,就得持续不断地耗电。原先单反相机上,放开了用一块电池够拍400多张照片;在NEX-6时代的微单上,一块电池只能拍100+张照片——这还是在省着用的情况下——活动全程只要不拍照就必须将相机关机。最后就是操控体验极差——连调个ISO参数都要找菜单,更是降低了整体的拍摄效率。lLHesmc
自此之后,我出差就再没带过NEX-6。当时微单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和生产力无缘。我当时在很多文章里唱衰过微单:用来工作基本是噩梦,要替代单反简直是天方夜谭。lLHesmc
不过单反和前期微单的这种使用体验差异,整体仍然是可预期的。单反和微单的成像与取景原理,决定了这两者有巨大差别。2013年我写过一篇题为《无反和单反到底有什么区别》的文章,新摄影当时转载了这篇文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里面相对详细地谈了单反与微单的原理差别。这里做个简单总结:lLHesmc
“单反”这个词的定义就在“单”和“反”上。“单”指的是单镜头,以及通过单镜头来同时取景和成像——换句话说,就是在取景器里看到的画面,基本就等于最终照片拍出来的样子——这也是单反区别于双反、旁轴之类相机的重要差异;而“反”则是指,相机内部有反光板(和五棱镜/五面镜)。lLHesmc
lLHesmc
单反的成像与取景原理如上图。光线通过镜头,最终抵达相机最后方的图像传感器,就实现了成像。不过因为相机还需要取景——也就是让拍摄者在按下快门前就看到画面,于是在图像传感器前方还有个反光板,在不拍照的时候,光线会首先通过这块反光板,将画面反射到相机上方的取景器里,这样摄影师就看到了画面(像潜望镜一样)。lLHesmc
而在需要成像(也就是拍下照片)时,按下快门的一瞬间,这块反光板会抬起来——如此,光线就到达了后方的图像传感器,并最终实现成像,照片就出来了。lLHesmc
这套系统的基本构成,实则属于胶片时代单反相机的历史遗留。除了成像和取景是分开的两套系统,对焦系统、测光系统也都是独立的。从上图中能够看到,在反光板下方还有个AF传感器——这就是单反相机中用来自动对焦的核心组件;而在单反最上方还有个测光传感器,简单来说它是用于评估外部光线的明暗,并自动给出曝光参数的元件。lLHesmc
从这张单反结构示意图就不难了解,为什么单反需要那么大的体积。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图像传感器很大,则整个光学系统的体积也必然很大(《手机摄像头凸起之谜:是行业摆烂,还是...》一文解释过这个问题);另一方面则在于反光板、五棱镜等独立结构的存在,决定了单反肯定小不了。lLHesmc
都2022年了,某种消费电子产品内部竟然还存在那么大体积的机械结构(会升起、降下的反光板),以及多个重复独立系统(对焦与测光),本身就是一件相当匪夷所思的事情。不过从胶片到数码相机时代,数码单反相机的“电子化”也是有过一系列演变的,最基本的就是胶片换成了图像传感器;而AF传感器、测光传感器实则也都是经过了电子化、数字化的组件。lLHesmc
其实“微单”的本质,就在于去掉单反中“反”的那套机械结构,并将整个系统都做电子化、数字化的大一统。从这个角度来看,“单反”和“微单”的关系,很像是传统燃油车与电动车的关系(或许胶片单反才更像是燃油车)。lLHesmc
lLHesmc
上面这张图来自富士,大略解释了单反和微单的成像与取景原理差别。后者就是我们常说的“微单”。从这张示意图可看出最大的差别在于,微单去掉了单反的反光板和五棱镜结构。如此一来相机整体体积就变小了不少——与此同时,因为图像传感器的尺寸没有变化,所以画质并不会因为相机整体尺寸的变小而变差。lLHesmc
所以“微单”的正式名称其实是“无反”或者“可换镜头无反相机”,因为相比“单反”的最大差异就在于把“反”给去掉了。前文提到“反”的机械结构主要是用于取景的(部分也用于对焦)。而在微单时代,去掉反以后,取景就直接通过图像传感器进行了。lLHesmc
也就是说对于微单而言,在按下快门之前,图像传感器就已经在不停地工作了,因为要让拍摄者从屏幕能直接看到要拍的画面——现在的手机摄像头也是这样。此时光学取景器也不复存在(虽然现在大部分微单仍然配有电子取景器,但那和光学取景器又不同)。lLHesmc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张图中没有指出的,单反中的“AF传感器”和“测光传感器”在微单上也都已经不复存在。因为对于微单而言,自动对焦和测光也可以通过主图像传感器来进行——这些工作也无非就是数字图像信号的分析而已,并不需要依靠单独的传感器。lLHesmc
lLHesmc
不过微单刚刚诞生的那些年,应该没人觉得它能“替代”单反。就像我用过NEX-6以后的,在我看来这东西用来家庭旅游拍拍照还行,要用在工作上大概还差100年。似乎新事物的诞生,总是伴随着早期技术上的不成熟,以及旧视力的碾压性优势。lLHesmc
基于前文提到单反与微单的成像与取景原理就不难发现,微单对单反的技术革命要点也正是其前期软肋所在。比如说去掉了光学取景结构,单纯依赖图像传感器来电子取景,最直观的差异就是“非常耗电”——加上微单体积变小,电池也跟着变小,续航问题就更为严重。lLHesmc
另外,单反在结构上虽然多有重复、且复杂,但效率高——比如单独的对焦系统基于相位对焦,日常拍照真正做到了指哪儿打哪儿的,拍摄高速运动对象也是秒速。微单已经没有了独立的对焦系统,则需要依赖图像传感器把采集到的数字信号传给ISP(图像处理器)做分析,进行反差式对焦——这对延迟、带宽、算力、算法就提出了要求。lLHesmc
操控性、拍摄速度、续航之类的问题,都是新闻摄影非常看重的。微单前期的这些软肋也就决定了,它们几乎无缘于某些专业市场。即便2013年,索尼推出了当时在摄影行业产生广泛讨论度的索尼A7(α7)微单——A7应该是市面上第一个把全画幅图像传感器带到了微单相机上的产品,即便“全画幅”一般总与专业、高端挂钩,A7用来工作也就几乎和NEX-6一个德性。lLHesmc
不过电子、数字技术有一个特点,就是技术迭代速度超快,并总在朝着更快、更高效的方向发展。我个人觉得,在电子产业、半导体技术发展之路上,对于微单普及并逐渐部分取代单反起到关键作用的技术至少包括了下面这些。lLHesmc
首先是CMOS图像传感器(CIS)技术本身的发展,尤其是CIS上大量集成相位对焦像素。这项技术似乎很早就由佳能在EOS 70D的图像传感器上引入了——佳能称其为Dual Pixel CMOS AF技术,虽然并不是专为微单设计的,但着力于提升图像传感器的对焦表现。lLHesmc
lLHesmc
佳能图像传感器上的dual pixel对焦像素lLHesmc
在CIS上加入相位对焦像素(PDAF像素)的相关技术真正变得众所周知,应该是2016年苹果特别宣传了iPhone 6手机摄像头图像传感器增加的Focus Pixel。此后这一技术似乎就变成了常规,无论是在手机摄像头上,还是在微单上。(实则基于上述原理探讨,手机摄像头从各方面来看也就是个微缩版微单,只不过不能换镜头罢了)lLHesmc
索尼后续更新的A7系列,包括2014年底的A7II就大量解决了初代A7的问题,尤其大幅提升了对焦性能。并在后续的三代、四代机型上对各部分软肋做了针对性的修复和强化。lLHesmc
其次是ISP性能的大幅提升,和计算摄影技术这些年的发展。在像素数量大幅提升这件事情上,单反/微单相机和手机在某一时间点还是比较类似的;而像素数量增多就对ISP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说这一点对单反和微单都有价值,但对微单前行的步伐更有益;lLHesmc
而计算摄影(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的发展,甚至是AI加入到图像处理流程,都让拍摄效率不再成为微单的软肋。抛开部分专业商业摄影完全倚重手动调参和后期修图调色不谈,拍照前的测光和对焦更多引入计算摄影相关技术,离不开对数字信号的大量分析和语义理解——这些过程完全依赖图像传感器的实时数据,则单反原有独立的对焦与测光系统就显得非常多余。lLHesmc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大部分单反也能拍视频,但当代视频拍摄需求的大量涌现,以及各种高规格视频拍摄要求的提出,实则都让单反的那套系统显得啰嗦和没有必要。lLHesmc
从整个系统来看,电子技术的整体进步都在推动微单这套系统的向前及其体验的跨越式进步。无论是电池能量密度这些年的提升,还是ISP处理器、显示面板在能耗、效率上的提升,都令微单达成更长时间的续航;半导体技术、CV的发展也让相机能够玩出更多的花活儿。lLHesmc
lLHesmc
CIPA 2019相机市场报告,2012-2019年单反与微单市场销售额占比变化lLHesmc
我记得富士从2015年前后就在做微单可作为“工作用机”的市场宣传了。当时遭遇过NEX-6劝退的我,已经不相信厂商的这些宣传了。直到次年我上手索尼A7二代,发现只是一代之隔,差距竟然如此之大。虽说拍摄效率还是不能和单反比,但已经远超此前的体验了。后续我出差和外出取材,基本就带索尼A7II,应付活动摄影几乎已经没有问题。lLHesmc
而单反与微单相机这么多年来销量的剪刀叉趋势也足够说明这两者未来的发展趋势。不过最后有一点不得不说,就是虽然起初我换微单的初衷是单反太大太重:但其实到现在,微单在这方面的优势已经越来越不存在。一部分原因是当微单正经用于生产力时,它也得套上大长焦或大炮般的镜头——这些镜头一旦用到微单上,那出行的便携性和整机的“轻便性”也已经无从谈起。lLHesmc
当然本文不曾涉及光学系统和生态,或者说相机镜头群的积累问题:像镜头这种发展速度极为缓慢的领域,仍然是单反会长久存在生命力的组成部分。但如前文所述,数字技术的发展是微单能够革单反命的根本所在,其他都是次要的。lLHesmc
不过如果把智能手机也算到摄影器材里面,那么这个行业的变化可能又是另一个故事了。lLHesmc
微信扫一扫,一键转发
关注“国际电子商情” 微信公众号
半导体对于原始设备制造商(OEM)来说正变得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提供了现代汽车中已成为标准配置的电子功能。
国际电子商情讯,根据美媒近日披露,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AI GPU已经面临延迟交付,并遇到了配套服务器过热的问题,客户担忧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新数据中心启动和运行。
通过收购 Flex Logix,ADI 显著增强了数字产品组合
国际电子商情16日讯 有消息称,由于上游产能紧张及供应商价格上涨,国产应用处理器厂商瑞芯微电子发出产品调价通知,即日起对部分芯片产品价格统一上调0.8美元(约合5.7元人民币),未交付订单将按新价格方案执行……
根据IPnest在今年4月最新发布的“设计IP报告”,2023年全球设计IP市场收入达到了70.4亿美元,其中许可(License)费用增长14%,版税(Royalty)费用下降6%,这也是继2021年增长20.4%、2022年增长20.9%之后,IP行业营收再次实现年度增长。
自从英特尔宣布第二季度业绩以来,该公司一直备受关注,行业中也有很多关于英特尔的传言和猜测。9月17日凌晨,英特尔CEO帕特·盖尔辛格发表致员工的一封信,阐述了下一阶段英特尔转型的计划。
国际电子商情9日讯 在4月进入破产清算后,华夏芯旗下资产被公开拍卖。
在今年6月举行的RISC-V欧洲峰会上,我们注意到行业对RISC-V作为开放标准的定位进行了进一步的强化。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包云岗博士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指出,过去几年,人们在给RISC-V加定语时往往把“开放”和“开源”混为一谈,有人说开放指令集,有人说开源指令集,造成了一些概念上的混淆。
截至8月6日,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瑞萨电子、英飞凌、恩智浦、安森美等国际巨头原厂均公布了最新的第二季度营收(第三季度财年报)业绩报告。从数据来看,各大厂商最新季度报告和去年同期相比有不小幅度的下滑,但均表示需求将逐步恢复……
国际电子商情23日讯 据外媒报道,芯片制造业务面临巨额亏损,迫使英特尔暂停在法国和意大利的芯片厂投资计划。
国际电子商情12日讯 日本软银集团以未公开的金额收购了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 Graphcore,结束了人们对该公司未来的长期猜测。
欧盟大力投资以RISC-V开源架构实现芯片独立的倡议。这项工作由巴塞罗那超级计算中心牵头,该中心在RISC-V技术的开发方面一直走在前列。
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达到102亿美元,同比增长11%,重回两位数增长。
2025年半导体制造市场五大展望
12月20日,上海市政府发布公告,华虹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素心正式离任,由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
欧盟委员会发布《2024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The2024EUIndustrialR&DInvestmentScoreboard),谷歌母公司
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的加剧,欧洲逐渐意识到自身在芯片制造和封测领域的短板,纷纷出台措施以提升产业链自主
2024年,半导体行业已经出现分化,消费电子、汽车和工业市场表现持续疲软,而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继续推动GPU和高
近日,芯片制造领域传来重大消息:Rapidus开始安装ASMLEUV光刻机,成为首家接收EUV光刻设备的日本半导体公司。
品牌战略管理咨询公司英图博略(Interbrand)日前发布《2024中国最佳品牌》榜单。
为抢抓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重大发展机遇,深圳市龙华区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措
这标志着非美国公司首次在服务器市场排名中位居榜首。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调查,2024年VR与MR头戴装置出货量约为960万台,年增8.8%。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OLED技术及市场发展分析报告,由于陆系笔记型电脑品牌大规模采购,预计2024年OLED笔电
可实现电信、数据中心和专业音频/视频设备市场的无缝集成。
最近,Rambus推出了业界首个HBM4控制器IP,这一里程碑式的产品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内存接口技术的前沿地位。该控
喆塔科技与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共建“高性能集成电路数智化联合工程中心”签约揭牌仪式圆满举行
专为下一代智能可穿戴设备、无线耳机、医疗设备和物联网应用而设计。
我国的高质量发展,源自于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方面驱动。顺应“新质生产力”建设的巨大需求,集成电路产业正
联想手写笔Pro搭载了汇顶科技新一代的主动笔驱动芯片,为消费者带来更流畅自然的书写体验。
在2024德国慕尼黑国际电子元器件博览会上,创实技术展示了包括用于助听器、电源管理芯片等领域的高性能电子元
泰凌微电子获蓝牙 6.0 认证,助力蓝牙技术拓展与应用升级
泰凌微电子:国内首家获得Zigbee PRO R23 + Zigbee Direct认证的芯片公司
2024年11月20日,由全球高科技产业研究机构TrendForce集邦咨询以及旗下全球半导体观察主办的“MTS2025存储产
此次合作旨在大幅提升成本、能效、驾驶体验和车辆续航里程。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截至2023年,全球传统乘用车中LED头灯的普及率已达72%,而在电动汽车领域,这一比率更是
点击查看更多
北京科能广告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
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