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电子商情》2007年分销商调查颁奖现场讨论中,华强三洋电子公司研发经理谭轩文介绍说,该公司元器件供应商选择60%由采购部门定,40%由研发部门定,采购每个月都会推荐供应商,研发部门从推荐的供应商中选择方案。他认为主要是由于工程师日常工作是研发,没有时间研究供应商,而采购部门则会更专注于对供应商的研究。深圳科陆公司采购经理张继光亦表示,该公司元器件供应商选择也基本上是采购部门主导,采购提供供应商名单给研发、同时研发也会向采购推荐一些供应商,供应商名单每个月都会更新,其中采购部门的决策权相对较大。(《选择元器件供应商,采购部门有60%话语权》全文见
http://www.esmchina.com/ART_8800077073.HTM)
由于采购决策模式一直是中国电子制造商关注的话题,因此该报道在网站发布后也引发了读者热评。据笔者粗略统计,所有读者评论中过半数认为采购应该拥有更多的决策权。读者“电子主管”表示采购为主导,研发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读者“lxl”说:“我们公司的元器件供应商选择基本上是采购部门作主,但也接受研发部门的意见。”
还有不少读者认为,不同性质的公司要区别对待,不同的产品在采购决策模式上也应该有不同的选择,不可一视同仁。持这一类观点的读者中,“Citywalker”分析得较为详细。他认为,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商采购部门所占决策权大一点是很正常的,如STB、P-DVD等,因为此类产品研发所需的技术支持要小一些,难度也较低;而工程类如汽车电子、医疗、通讯产品等,研发周期长,要求的技术支持多。Citywalker表示:“站在R&D的立场上,当然是用顺手的熟悉的芯片,而R&D对主芯片的Roadmap会比较熟悉,对不是很重要的芯片不会投入太多的关心,采购要了解这个信息,才能给R&D建议合适的产品去做Design。而不是各做各的,最后R&D研发完成,采购找不到渠道;或者是R&D研发完后,采购另找渠道,导致后续没有公司继续支持R&D。总的来说,R&D和采购结合在一起才是王道,光是采购作主不足取,光R&D作主也不可行。”
另一类读者则从工作岗位责任上分析了采购的工作。这部分读者认为,在元器件供应商把关上,采购要比研发承担更大的责任。一个通信企业缺料的案例曾引发了读者对采购工作决策的激烈讨论。此案例中某通讯企业在一个重要项目中有个射频器件缺货,导致生产线要停产,更直接影响到公司的信誉和销售,公司主管为此大伤脑筋(《采购语研发的博弈,谁赢才是好?》
http://forum.esmchina.com/BLOG_ARTICLE_110.HTM)。读者“QQQ888”在评论中表示,采购们要在采购风险中担当更多的责任,提供更详细的元器件供应商信息供研发决策。读者“倾盖如故”建议,做采购的除了必要的操守及知识更新,还应具备风险前瞻能力,这个能力涵盖工厂运行的全部环节,只要是与采购有关的,采购都要学会先知先觉。
在相关的评论中,不少读者对如何做好采购工作提出了详细的建议,我们整理了其中几条,与大家共享。
读者“老A”指出,“采购方式采用什么形式、决定权在哪里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管理和沟通。对于电子产品,既要方案有吸引力,同时要低成本,符合市场需要。这些都是每个公司希望的。目前研发有两个趋势:一是自主研发,二是直接购买方案。后者相对容易,而且选择面广,产品更新速度非常快,当然代价也不便宜。”他认为对于前者,一般是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或客户要求进行开发。但是市场材料实在复杂,要做到最理想几乎不可能,因此,最后方案是否成功,一般由市场来决定。如果可能,可以借鉴六西格玛管理,将采购加入研发小组,加强沟通,共同完成项目。为减少内耗增加效率,可以同时成立另一个研发小组,使两个团队展开竞争。方案评估标准就是:1、市场发展趋势与方案融合度;2、制造成本;3、供应链。
读者“Shine123”提出,“采购部门能在第一时间掌握供应商的发展动态,能了解供应商现阶段的主推产品和非主推产品,了解现阶段各个产品线的供货状况,了解各个供应商的强势(价格、供货、品质、服务及响应速度),在现代产业结构中,采购的成本在公司运营成本中占有比重比较大的情况下,个人觉得应该由采购和研发共同来参与设计产品,给予采购一定比例的参与权与决定权,这样更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策略。”
责编:Quen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