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奔,浪流……”经典电视剧《上海滩》的主题曲记录了一代人的回忆,80年代万人空巷守在电视机前等候一段上海滩风云录上演的场面可能是电视剧收视史上的绝唱。在80年代,一台黑白电视机就是人们娱乐生活的全部,电视给80后的童年留下了最美好的记忆。时代潮流永不休,随着电子技术滚滚向前的发展,电视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电子产业的记录者,在《国际电子商情》成立25周年之际,与您一起回顾25年间发生在你我身边的电视机变迁史。
电视机诞生于19世纪末的欧洲,20世纪上半叶欧美是电视机行业的绝对领跑者。1960年美国电视机的家庭普及率已经高达87%,电视机保有量近3000万台;同时期的英国只有190万台电视机,法国3万台,加拿大2万,日本4千台。
1958年,中国电视机产业才开始蹒跚学步,在天津诞生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彼时,偌大的中国只有50多台黑白电视机。时间的指针移至80年代,电视机还是一个很稀罕的高档品,12寸的黑白电视为80年代初的主流机型。跨入1985年,电视机发展尤其是中国的电视机发展进入了高速成长期,中国已经显露出利用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扩张电视机制造产业链的能力。1985年,中国电视机产量已经达到1663万台,超越了美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电视机第二生产大国。仅仅用了2年时间,中国电视机的产量已经达到1934万台,成为了世界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
突围价格杀戮,电视技术大跃进
与电视机产量突飞猛进增长同步发展的是,电视机实现了黑白向彩色显示的转变。进入90年代后,黑白电视机几乎从人们视线中消失,色彩明艳的彩电开始陪伴我们度过闲暇时光。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中的中国成为了涌现电视机品牌的沃土,消费实力的提升也吸引了众多国际品牌到中国开拓市场。和国际品牌同台切磋学习的过程中,中国本土诞生了一些优秀的电视品牌,TCL、长虹、康佳成为继熊猫、金星、牡丹江、飞跃等国产品牌之后的第二代国产品牌排头兵,其肩负着振兴中国电视产业的重任。
当电视机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电视机开始陷入了价格混战的泥淖。电视机成熟的工艺使得电视制造毫无门槛可言,终于在1996年电视产业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价格战拉开序幕。在中国电视机品牌猛烈的价格冲击之下,海外电视机品牌的市场份额急剧滑坡。1996年4月,四川长虹在中国的销售额跃居市场第一,从国外品牌手中夺过大把的用户,其市场占有率达到35%的巅峰。
曾经不可一世的海外品牌在中国市场折戟,开始思考突围价格血战之道。欧美日和中国电视产业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在90年代后慢慢被中国品牌赶上的原因是80~90年代电视技术的停滞不前,影响21世纪的液晶电视技术仍在襁褓之中,尚未走出实验室。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中国电视品牌的穷追猛打之下,遭遇重创之后的海外品牌在90年代末亮出了诸多电视革新技术,电视机开始走向大型化、薄型化、高清化的发展之路,电视技术发展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 1996年,日本索尼公司制造出第一台家用液晶电视。
- 1997年,飞利浦成功生产出42寸、852×480分辨率的电视机。
- 1997年,富士通成功生产了42寸、852×480分辨率的等离子电视机。
- 1998年,HDTV开始在消费市场进行销售。
[转下一页:液晶电视攻占主流地位]
相关阅读:
• 《国际电子商情》25周年:电视方案领先供应商共话市场前景tCGesmc
{pagination}
液晶电视攻占主流地位
尤其是液晶电视的出现,掀起了21世纪电视更新换代的新浪潮,大尺寸、宽视角、高分辨彩色TFT-LCD从根本上打破了CRT电视的现象方式:在两块玻璃基板之间的液晶分子在电压的影响下发生扭曲,通过背光透视反射形成画面。被誉为“21世纪电视标配”的液晶电视在1999年以前以小尺寸为主,对传统CRT还不构成威胁;临近新世纪,1999年以后电视机制造商开始生产20英寸~30英寸的液晶电视产品,一举击溃CRT电视,赢得电视机市场的霸主地位。
跨入21世纪,电视厂商之间开始围绕尺寸大做文章。从2004年夏普发布了65寸的平板电视到2008年夏普AQUOS 108寸液晶电视亮相2008 CES,液晶电视的尺寸越做越大,但始终不变的是液晶电视一直是稳坐市场的主角。
全球气候转暖所带来的灾害性气候以及能源紧缺状况,令全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在这样的背景之下,2004年,LED电视的急先锋Sony Qualia 005翻开了电视产业的新一页,自此LED电视开始冒头,大有取代液晶电视之势。其实,LED电视也是液晶电视的一种,只是将液晶电视中的CCFL背光灯管用节能降耗效能显著的LED取代,借助LED发光均匀、节能环保、寿命更长的优势达到符合绿色环保需求的目的。此外,RGB-LED有助于提升液晶电视的色域,最高可达105%。
数字电视版图渐扩张
电视机更新换代的同时,电视接收方式也从容易受干扰的模拟信号转向清晰度高、抗干扰力强的数字信号。全球各国已经认识到电视广播数字化的趋势,积极推动电视数字化。美、英等国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进程已接近尾声,中国也计划在2015年全面实现数字电视的转换。数字电视带动了新一轮电视商机,也掀起了一场新旧利益集团之间的争夺战。首当其冲的是标准之争,经过数年角力,美国、欧洲、日本的数字电视标准成为主流的三大标准。中国各方力量经过数年博弈,中国数字电视店面广播传输系统标准DTMB于2007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并且2010年DTMB在老挝的落地标志着中国标准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数字电视三大标准简介表
在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换的过程中,由于模拟电视用户庞大,数字电视无法跳跃式地一步到位,一种能接收数字信号并能将其转化为模拟信号输出给现有模拟电视的过渡方式被广泛地采纳,在模数更迭中扮演着桥梁作用的机顶盒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其潜在的广阔前景和巨大经济效益自然而然吸引了半导体企业的目光。
思科收购天地数码有线电视机顶盒业务、NXP收购科胜讯机顶盒业务之后又与泰鼎强强联合,数字机顶盒的竞争日趋激烈,机顶盒相关企业的整合预示着未来机顶盒市场的寡头格局。
依托于数字电视而诞生的新商机不止机顶盒,移动电视也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2004年,北京移动电视在北京部分公交线路上试播,延伸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由此,电视的触角开始伸向客厅以外。根据受众的细分,孕育出车载移动电视、手机移动电视等面向不同人群的市场。其中,手机用户庞大吸引了半导体企业的最多目光,围绕手机电视接收方式、标准、运营模式的纷争最激烈。不仅泰合志恒、创毅视讯、思亚诺、迪康、卓胜微、杭州国芯等企业鏖战CMMB,泰景公司也怀揣模拟电视勇闯移动电视市场,打破模拟电视信号差、抗干扰力弱的魔咒,硬生生从移动电视市场分了杯羹。
1985年~2010年,电视机从黑白走向彩色,从笨重的CRT瘦身成轻薄的液晶显示屏,收视方式从天线到有线再到机顶盒,并顺利走出客厅与手机、汽车等联姻,不难看出电视产业翻天覆地变化背后的推手正是近25年来电子技术大踏步的前进。色彩斑斓的电视机正是电视产业最真实的写照,然而“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电子科技大潮还在不断翻滚,记忆中黑白电视被如今液晶电视取代的故事还将上演,LED电视、3D电视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把液晶电视送入博物馆。谁将弄潮下一个25年?《国际电子商情》与您共同见证。
此外,值此《国际电子商情》25周年庆之际,本刊特邀电视领域的相关企业高层回首并展望行业的走向,与读者分享他们对电视产业发展趋势的独到见解。
相关阅读:
• 《国际电子商情》25周年:电视方案领先供应商共话市场前景tCGesmc
责编:Quen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