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国IC企业大踏步迈进移动终端、网络通信、数字电视、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安防监控、医疗电子、智能识别等领域,部分高端芯片在国际市场很具竞争力。但即便如此,不少本土企业在上市、资源整合、外资收购、创新模式等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本刊为此专程采访了数家国内IC设计企业,就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挑战
集创北方(Chiponeic)总裁张晋芳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随着更多海归人才的回归,以及本土IC设计人员的成长,技术已不再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比如我们公司就招聘了多位在海外公司具有几十年设计经验的海归,即便是本土招聘的设计人员,现在也大多可以独立担当设计重任”。
那么,挑战到底来自哪里?
“如何在国际规则的刚性框架下,应对国外大公司的专利战”,被芯愿景(Cellixsoft)公司副总经理张军列在中国IC公司目前面临的挑战之首。他分析认为,现在,中国稍具规模的IC公司都在承受着“三一”定律的魔咒,从炬力、海思、艾派克,到海尔集成电路、锐迪科,甚至是中芯国际等企业,只要产值达到一定规模,无一例外,几乎都被国际大公司推上了专利侵权的被告席。因此,中国IC公司在成长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如何去保护自己,建立有效的专利战略将是一个重大挑战。
重要挑战之二来自设计公司如何摆脱产品同质化现象,形成良好的产品定位。“以目前西安地区的设计公司为例,如果要做个统计的话,几乎一半以上的公司都定位在同一个产品领域。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同质化的结果就是竞争异常激烈,产品价格大大缩水,导致公司难以持续发展。”张军说。
张晋芳对此则强调称,其实市场和管理方面的软肋才是国内IC企业面临的最主要挑战。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他有着自己的观察,“因为在市场的选择上,如何结合本公司的优点和强项,避免价格战,以保护自己的市场是最主要的。而国内很多公司受‘宁为鸡首,不为凤尾’思想的影响,导致整合非常困难,并且有些企业高层也容易被VC和政府拉去自己创立公司。”
他表示,集创北方未来的发展策略,就是要立足自身,找到自己的优点,通过对资源的整合和客户紧密合作,不仅仅是去做一个客户的供应商,而是客户的策略合作伙伴,和客户一起去研究市场、定义产品、设计芯片。寻找好这种具有客户“粘性”的市场,确立自己的地位,给客户实现价值上的加法,而不是价格上的减法。
此外,张军还谈到了国内流片、封装和测试配套的不足,以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缺乏,认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本土IC企业的发展。“现在,稍微复杂一些的产品都很难找到合适的流片和封测厂”,张军说。他同时援引国际知名的FA公司统计数字称,在台湾,来自Foundry和封装厂的业务占其公司业务的30-40%,但是在国内,Foundry和封装厂提供的业务却少的可怜,这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国内流片和封测提升压力不足。
本文为《国际电子商情》原创,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本文下一页:机会
相关阅读:
• 中国IC公司进军美国市场攻略
• 把脉中国IC市场,缺货炒货皆因虚火旺盛
• 强敌环伺,本土FPGA厂商突围之路不轻松bWEesmc
{pagination}
机会
张军认为,其实每一家公司都有自身的特点与定位,坚持做好最擅长的事情,不断深挖市场潜能,提升管理水平,这些公司一定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地。“热点市场如果能够把握住,非常好,但并不是每一个公司都有这么好的资质和机遇。”他提醒业界说,“就像当年的MP3等热点市场,虽然成就了一两个大公司,但却整死了一批本可以在其它领域发展壮大的公司。”
据此,张军分析称,如果能适时把握住以下几方面的机会,将有望给企业发展带来较大的发展机遇:
(1) 移动互联网的跨越式发展将极大拓展与4G、高频收发等领域相关的IC产品应用空间;
(2) 与物联网产业相关的芯片也会有巨大市场前景,尤其是针对远程医疗和医疗产品小型化;
(3) 依靠数字电源和绿色电源的驱动,电源管理IC今后仍旧可以创造几个大公司;
(4) 人力成本不断提升,系统自动化的要求会越来越强烈,因此与自动化相关的IC需求会越来越大;
而张晋芳则认为,未来的电子产品将是“融合的”产品—功能的融合、屏幕的融合、终端的融合,而且“长相时髦”、“面目清秀”等特质也会非常重要。所以,他将围绕“屏”的市场列为未来的热点之一,包括集创北方最为擅长的显示屏驱动IC和电源管理IC等。
本文为《国际电子商情》原创,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本文下一页:发展
相关阅读:
• 中国IC公司进军美国市场攻略
• 把脉中国IC市场,缺货炒货皆因虚火旺盛
• 强敌环伺,本土FPGA厂商突围之路不轻松bWEesmc
{pagination}
发展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国内IC设计公司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无论是产品广度还是深度都逐步向国际水准靠拢。张军认为,总体来说,这些年来,本土IC无论在技术水平还是市场接受度方面,都向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这主要得益于政府的强力支持、国外和民间资本的大量投入、以及从业人员的快速增加和成长。
但如果要细分一下市场的话,高端市场和大众消费类市场会稍有差异:在以CPU、DSP、FPGA为代表的高端市场中,产品研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软硬件的共同配合,并且需要达到一定的门槛之后才可能有大的应用。民间资本对此并不十分感兴趣,其主要推动力更多来自国家的大力支持。
在大量的中低端产品市场上,国内外产品间的差距非常小,几乎在各个消费类领域都有我们自主研发的、非常有竞争力的产品。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海归逐渐适应国内这片水域,国人逐渐了解了国外公司的运作模式,以及欧美经济危机驱动大厂更加青睐低成本产品,中国在PM、MCU、RF等方向上与国外只有很小的差距了。
张晋芳以集创北方的发展为例,向我们娓娓道来本土企业一路走来的不易。“2008年公司创立的时候,我们只能设计一款产品,且工艺停留在0.5um”,他说,“当时我们用了一年的时间把产品设计出来后,发现离客户的要求还是很大:因为客户对低功耗、小尺寸的追求远远超过我们的设计能力。”
然而经过4年的勤奋探索,几十次的流片,集创北方的团队从几个人到了接近60人,可以同时设计8款产品,设计工艺从0.5um演进到现在的0.13um,且每款产品基本达到一次流片成功,成为京东方大陆唯一一家芯片供应商。更可喜的是,公司已从开始被客户拉动,发展到可以和客户一起设计定义产品、实现功能更新的新阶段。
本文为《国际电子商情》原创,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相关阅读:
• 中国IC公司进军美国市场攻略
• 把脉中国IC市场,缺货炒货皆因虚火旺盛
• 强敌环伺,本土FPGA厂商突围之路不轻松bWEesmc
责编:Quen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