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意欲扩展本土半导体产业的行动突然看起来更加实际甚至颇具胜算,因为全球芯片龙头英特尔(Intel)已经公布了一项计划,将投资90亿人民币(15亿美元)取得中国官方投资机构紫光集团(Tsinghua UniGroup)旗下半导体业务约20%的股份(参考连结;紫光集团目前是中国芯片设计业者展讯(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以及锐迪科(RDA Microelectronics)的幕后老板。
中国正以银弹攻势积极进军全球半导体市场,在起步阶段能拉拢到英特尔这个盟友,将有助于中国加速实现目标──至少比从无到有、直接与世界领先半导体厂商硬碰硬竞争快得多。而英特尔则是怀抱着中国梦,期望该公司的技术与芯片能进入那个尚有几百万消费者还没有智能手机或平板设备的肥沃市场。
英特尔的策略或可被视为天才之举,该公司透过投资展讯/锐迪科协助中国建立本土手机芯片供应来源,因此当地的原厂、白牌厂商将有高通(Qualcomm)之外的其他选择。中国似乎非常清楚英特尔的软肋所在,该公司需要从中国与世界其他新兴市场取得成长动力,也需要一个愿意协助将英特尔架构推向移动设备领域的伙伴,而中国正符合这些条件。
据英特尔表示,该公司与紫光集团双方已经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内容包括透过合作开发英特尔架构与手机通信解决方案,在中国与其他市场推广以英特尔为基础之移动设备的供应与采用。虽然展讯不太可能放弃自家开发的ARM架构手机芯片、改用英特尔的x86 架构解决方案,但应该会被说服新增一条x86架构产品线。
“展讯将合作打造并销售以英特尔架构为基础的系统单芯片(SoC);”英特尔指出:“首批产品预计将在明年下半年问世,而该英特尔架构SoC将由双方公司共同销售。”而笔者认为,英特尔与中国的协议,会产生以下几个不同层面的效果:
1. 削弱高通的独大地位
“高通之外的其他选择”是紫光集团与英特尔合作的决策中,一个非常重要且清晰的概念;高通是当前全球手机芯片市场龙头,近一年来,其技术授权方式与芯片组定价受到中国政府的调查。
中国芯片消耗量与产能之间的庞大差距,一直是该国政府所忧虑的问题,随着越来越多中国白牌制造商大量生产智能手机与平板设备,并采用高通、联发科 (MediaTek)所开发的芯片,中国政府也担心中国本土芯片设计业者与晶圆代工厂越来越没有成长空间,英特尔正能协助减轻这样的忧虑。
本文授权编译自EE Times,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本文下一页:符合中国国策,又让英特尔有机会拓展代工业务
{pagination}
2. 符合中国的国家重点政策
中国最新的国家重点政策,是发展本土半导体产业,而且内容与过去明显不同;该国现在仰赖私人资金挹注,并让专业的投资人对那些亟需金援的无晶圆厂半导体业者、晶圆代工厂以及研究机构等下注。
据报导,将有6,000亿人民币(约980亿美元)的资金流向中国各地方政府以及区域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推动收购活动;这并不包括在中国政府对国家IC产业的资助中。当地产业界人士指出,中国半导体产业越来越朝“市场导向”发展,英特尔与紫光集团正符合这样的目标。
3. 让中国芯片业者跳脱“me-too”泥淖
现在便携设备领域的大赢家无疑是ARM,不只在中国市场、在世界其他地区亦然,而英特尔至今还没有什么反攻的机会。不过对于容易陷入“me-too”产品泥淖的中国厂商来说,因为所有人都在做ARM架构应用处理器,英特尔或许能带来一些新鲜感。
市场研究机构Jon Peddie Research总裁Jon Peddie表示,展讯一直以来主要是智能手机无线芯片供应商,尽管该公司有“挑战联发科”的雄心,再怎么样也只能是一家“me-too”ARM客户: “藉由英特尔架构与技术的支持,展讯有机会跃居第一线并给予高通、联发科迎头痛击。”
4. 英特尔有机会拓展晶圆代工业务
与紫光集团的合作,也有可能让英特尔有机会──以长期来看──从台积电(TSMC)以及中芯国际(SMIC)手中抢到一些晶圆代工生意。虽然英特尔与紫光集 团所签署的“一系列协议”中是否包括晶圆代工内容尚不得而知,但有鉴于英特尔发展晶圆代工业务的积极性,该公司及早与中国无晶圆厂半导体业者打好关系是合理的策略。
英特尔在2010年于中国大连设置第一座晶圆厂,据了解,该12吋厂主要是以65nm制程生产笔记本电脑、高性能桌面计算机与服务器芯片;不过产业观察家最近指出,英特尔的那座厂房目前的产能利用率明显低落。
本文授权编译自EE Times,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编译:Judith Cheng
(参考原文: 4 Reasons for Intel's $1.5 Billion Bet in China,by Junko Yoshida)
责编:Quen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