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

Touch Taiwan纵横:聚焦显示器市场发展之路

透过今年的Touch Taiwan从展场上、走道间以及每一场专题演讲中,我们收集到显示器供货商对于这个产业所提供的最新市场动态以及重要发展趋势。

显示器供货商总能掌握业界的一手消息。在今年的‘台湾触控、面板暨光学膜制程设备、材料展会’(Touch Taiwan 2014)上,参展的业界厂商们可能不见得愿意透露自家公司的秘密,但却都十分清楚苹果(Apple)所要求的特定屏幕尺寸、厚度与亮度——这家重量级厂商在每一家供货商心目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却也难以具体掌握。 同样地,显示器供货商则是手机、汽车与家庭等关键终端市场的敏锐观察者。他们对于触控屏幕笔记本电脑市场的未来规模,或者结合手机、平板与笔电的三合一混合式设备在新兴市场的发展潜力,都充满着独到的见解以及各种预测。 透过今年的Touch Taiwan,从展场上、走道间以及每一场专题演讲中,我们收集到显示器供货商对于这个产业所提供的最新市场动态以及重要发展趋势。 穿戴式设备难以带动显示器需求?

《国际电子商情》友达展示针对可穿戴式应用的1.6吋超薄In-Cell Touch AMOLED面板
友达展示针对可穿戴式应用的1.6吋超薄In-Cell Touch AMOLED面板
群创光电(InnoLux)行动产品管理与技术开发中心协理彭家鹏认为,可穿戴式设备事实上无法为显示器制造商带来太多利益,“如果将可穿戴式设备视为一种传感器中枢,那么信息的枢纽就在于手机。” 然而,友达光电(AUO)则持不同的看法。友达光电总经理彭双浪表示,“显示器市场正发生变化,从过去的替代导向迈向应用创新之路。”他认为,可穿戴式设备就和曲面电视、公共信息广告牌以及二合一PC一样,都是重要的显示器应用。 本文授权编译自EE Times,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本文下一页:汽车显示器市场后劲十足,看好TFT与LTPS

{pagination} 车用多屏幕方案抬头 随着汽车显示器市场的快速成长,在今年的Touch Taiwan展会上已能够看到台湾显示器厂商难掩其兴奋之情。过去一年来,友达在汽车显示器市场的销售量就成长了30%。

《国际电子商情》友达车用7吋电容式中控台触控面板
友达车用7吋电容式中控台触控面板
在一部汽车中搭载的屏幕数量变得越来越多,包括GPS、仪表板、抬头显示器(HUD)、信息中心或后座娱乐系统的屏幕都需要用到显示面板。友达总经理彭双浪 形容未来的汽车将蜕变成为一种“沟通与连接的工作”,他并预期未来一部汽车中约使用5个显示器。群创光电协理彭家鹏同意这一看法,但认为至少也会有3个显示器。 LTPS vs A-Si TFT 群创与友达均看好非晶硅(A-Si) TFT与低温多晶硅(LTPS)屏幕在行动显示器的发展,积极致力于推动两种技术。友达正计划推出采用a-Si TFT LCD的5吋full HD智慧手机面板。在展会现场展示的一款5吋面板已能实现443ppi画素密度,边框仅1mm宽,友达认为这是目前采用a-Si技术所能实现的最窄边框。 不过,LTPS在分辨率与窄边框表现上更胜一筹。友达展出的另一款5.5吋WQHD(1,440x2,560)智能手机面板采用LTPS制程,使其画素密度达到了538ppi,边框更窄至仅0.7mm。 群创也展示5.5吋a-Si高分辨率显示器,带来高达430ppi的屏幕画素突破。业界一般的共识是如果智能型手机供货商想要超过400ppi以上的更高分辨率屏幕,用LTPS就对了。不过,LTPS毕竟仍存在着良率问题。 然 而,日本显示器(Japan Display Inc.;JDI)子公司─台湾显示器(Taiwan Display Inc.;TDI)董事长许庭祯指出,LTPS是实现高分辨率显示器的必要技术,JDI与TDI均看好LTPS是整合触控传感器于显示器(即in- cell技术)的最佳技术。许庭祯并强调,LTPS的总成本也较a-Si更具竞争力。JDI目前正大幅提高LTPS的产能,他补充说。

《国际电子商情》显示器产业的共识是:如果客户想要超过400ppi以上的更高分辨率显示器,用LTPS就对了。不过,LTPS其实还存在着良率问题。
(来源:Taiwan Display Inc.)
显示器产业的共识是:如果客户想要超过400ppi以上的更高分辨率显示器,用LTPS就对了。不过,LTPS其实还存在着良率问题。 (来源:Taiwan Display Inc.)
本文授权编译自EE Times,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本文下一页:In-cell触控是未来发展方向?

{pagination} In-cell触控是未来发展方向? 将显示器与触控传感器整合于同一模块似乎正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种 内嵌式(in-cell)触控屏幕也是苹果手机持续沿用的技术。友达展示的5.5吋AMOLED面板(403ppi)搭载了in-cell触控技术,并利 用LTPS制程生产,使其面板厚度还不到0.45mm。 根据友达表示,in-cell触控技术可实现更轻薄的面板,同时展现更好的抗眩旋旋旋旋光性能。 客厅中的屏幕越来越多 多屏幕的现象不仅在车内持续增加,同时也发生在家庭客厅中。彭双浪引用Ondevice Research在世界杯以前所进行的一项研究指出,35% 的受访者表示在观看电视时,也同时使用手机。20%的受访者响应经常同时在电视和手机上观常两场比赛。

《国际电子商情》

触控屏幕笔记本电脑遭逢困境 尽管业界最初对于触控屏幕转移到大多数笔记本电脑寄予厚望,但如今也只能望而望兴叹。彭家鹏指出,搭载触控屏幕的现有笔记本电脑约仅占10% 。 他预计这个数字并不会再明显提高。“触控屏幕只有在作为用户接口时才更能发挥效果,当用户以一种由上而下的方式注视屏幕时,可望为其带来就像使用智能型手机或平板计算机一样的体验。”

《国际电子商情》配备群创14吋触控面板的笔记本电脑
配备群创14吋触控面板的笔记本电脑
本文授权编译自EE Times,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本文下一页:三合一设备瞄准新兴市场OELD成未来焦点

{pagination} 三合一设备瞄准新兴市场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许多人随身携带着三种不同的设备了──一支智能型手机、一款平板计算机,以及一台笔记本电脑。但我们能否看到一款结合上述三种设备功能于一的单一设备? 群创光电认为,这种情况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至少它可在新兴市场发展。”群创光电协理彭家鹏并指出,结合智能型手机与平板计算机的单一设备──6或7吋的平板手机目前已经出现了。 日本在OELD占主导地位? 今年七月底才成立的JOLED公司,是日本得以利用国家数十年来的OLED技术传承与研发资源以及振兴国内产业积极投入开发OLED的最后机会。 在日本官民基金“产业革新机构”(INCJ)的整合下,Sony、松下(Panasonic)以及Japan Display Inc.共同成立了这家合资企业,携手开发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 松下公司研发处长菰田卓哉(Takuya Komoda)满腔热忱地谈到了他对于JOLED寄予厚望,“在技术水准上,我们这些来自松下和Sony经常彼此讨论砌磋,同时也互相尊重每一家公司在OLED方面的成就。” 他强调,JOLED的目标并不在于开发大屏幕的OLED电视──三星和LG都已经在此投入大量资源了。相反地,JOLED的研发重点在于“材料与组件的突破,因为日本在这方面仍然比其他国家更有优势。” 利用OLED的好处并不在于其面板是“可挠曲的”,相反地,菰田卓哉解释说,真正的优点在于OLED能够让行动设备的屏幕“牢不可破”以及“既轻且薄”。

《国际电子商情》JOLED计划在2015年开始营运。
JOLED计划在2015年开始营运。
本文授权编译自EE Times,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本文下一页:真假4K坑中国ODM厂商

{pagination} 真4K还是假4K? 并不是所有的4K显示器都一样。根据群创指出,韩国的“S公司”和“L公司”就被爆出是假4K面板,其水平方向的分辨率仅接近于2K或3K,而不是4K。 在开发“假”4K的过程中,韩国业者在RGB中加入白光,以便使屏幕看起来更明亮。然而,这却得以牺牲色彩分辨率作为代价。群创的一位工程师解释,“真的”4K显示器的色深表现更好,尤其是红色。当然,对于自家旗下品牌的4K TV,韩国业者采用的就是“真”4K显示器──其中有一些供应来源还来自竞争对手。但是,他们却将“假”4K屏幕卖给数量越来越多的中国电视OEM与ODM业者。

《国际电子商情》相较于韩国业者只能提供接近2K或3K分辨率的面板,群创解释该公司所生产的4K TV具备3,840x2160的完整RGB画素,才是真4K面板。
(来源:Innolux)
相较于韩国业者只能提供接近2K或3K分辨率的面板,群创解释该公司所生产的4K TV具备3,840x2160的完整RGB画素,才是真4K面板。 (来源:Innolux)
别低估了中国ODM TDI 董事长许庭祯强调,如今中国本土智能型手机ODM已不可小觑。中国ODM正变得日益强大,拥有为中国本土以及非洲与印度等国家供应超过4千万支智能型手机的实力。他解释说,他们目前为中国的一线品牌负责设计低阶至中阶的智能型手机,早就不再轻易接受次级分辨率的显示器了。 根据中国视讯产业协会估计,今年第二季中国消费市场的超高分辨率电视(Ultra HDTV;UHDTV)套销售量达到了总销售量的13.4%。拥有超过50吋显示器的电视达到了23.2%的销售占有率,而智能电视销售量则占到了55%。

《国际电子商情》2014年第二季在中国销售的电视中,有23.2%都支持50吋以上的较大屏幕。
2014年第二季在中国销售的电视中,有23.2%都支持50吋以上的较大屏幕。
编译:Susan Hong 本文授权编译自EE Times,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责编:Quentin
本文为国际电子商情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Junko Yoshida
ASPENCORE全球联席总编辑,首席国际特派记者。曾任把口记者(beat reporter)和EE Times主编的Junko Yoshida现在把更多时间用来报道全球电子行业,尤其关注中国。 她的关注重点一直是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新一代消费电子产品往往诞生于此。 她现在正在增加对中国半导体制造商的报道,撰写关于晶圆厂和无晶圆厂制造商的规划。 此外,她还为EE Times的Designlines栏目提供汽车、物联网和无线/网络服务相关内容。 自1990年以来,她一直在为EE Times提供内容。
  • 微信扫一扫,一键转发

  • 关注“国际电子商情” 微信公众号

推荐文章

可能感兴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