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

深圳智能硬件创业变了,不做白牌跟紧互联网

中国深圳一家新创公司3Wearable (深圳时瑞鸿科技)的执行长James Xiong对智能手表深深着迷;不过这家成立于2013年的公司并不生产智能手表,而是专门开发要求超低功耗的智能手表解决方案,包括算法、硬件……

中国深圳一家新创公司3Wearable (深圳时瑞鸿科技)的执行长James Xiong对智能手表深深着迷;不过这家成立于2013年的公司并不生产智能手表,而是专门开发要求超低功耗的智能手表解决方案,包括算法、硬件。3Wearable的平台包含博通(Broadcom)的BCM477定位中枢(location hub)芯片,以及PNI Sensor的传感器中枢芯片。 为什么要把公司命名为3Wearable? Xiong在接受EETimes美国版编辑访问时表示:“我们有三个共同创办人,而我们做三种东西──软件、硬件与算法。”他并指出:“我们将这三样东西组合,打造一个与云端紧密搭配的平台,我们的业务模式是反仿冒抄袭。” 据中国当地产业界的匿名消息来源,有不少对智能手表态度观望的厂商以及传统钟表厂商,对3Wearable的方案抱持很大期望;他们有意采用该公司的技术涉足新兴智能手表市场。而Xiong则认为中国智能手表产业具备成功的条件,主要原因有四:第一,中国有很多愿意尝试此一新兴产品的年轻族群,就算该产品还不成熟也想戴戴看,好在同学之间显示独特。 其二,Xiong表示中国互联网大佬如腾讯(Tencent)、阿里巴巴(Alibaba)与百度(Baidu)都打算投入智能手表热潮,利用他们各自的互联网平台与云端服务;其三,全球市场上有七成的手表是中国制造,而也想在智能手表市场参一脚的传统钟表厂商,因为没有电子设计经验,会需要在中国寻求协助。 最后一个原因是,在这十年于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摸爬打滚过的中国工程师们,正在寻找一个能让他们走上世界舞台的新机会。简而言之,Xiong看好未来中国不只会是“全世界智能手表工厂”,这个产业将吸引大量人才、资金以及积极的消费者。

《国际电子商情》3Wearable执行长James Xiong
3Wearable执行长James Xiong
Xiong毕业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KIT),在智能设备市场经验丰富;他在大学毕业后曾于德国的华为(Huawei)工作四年,后来回到中国在TCL设计了12年的手机。由于对软硬件设计领域以及中国市场供应链十分熟悉,Xiong认为自己精准地掌握了投入可穿戴式热潮的正确时机。 本文授权编译自EE Times,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本文下一页:跟着互联网厂商走有肉吃 {pagination} 跟着互联网厂商走有肉吃 值得一提的是,Xiong不依靠中国成千上百的白牌供货商来拉抬生意,在他看来,互联网厂商才是关键;3Wearable现在的业务模式,是与中国互联网厂商建立投资伙伴关系,不过他婉拒透露合作对象名称。 根据Xiong的解释,由智能手表所收集到的资料,将会与互联网厂商的云端服务绑在一起,然后利用互联网厂商的社交网络或是在线支付等功能。此外3Wearable也期望能与传统钟表厂商合作。他认为,Apple Watch已经证实了智能手表的时尚设计,下一代的智能手表产品必须要速度更快、采用更好的技术,而且特别需要传感器算法以及更低的功耗。 Xiong表示,3Wearable的智能手表解决方案,能让Garmin智能手表的功耗由20mA降低到仅2mA;除了算法开发,该公司也与显示器厂商Japan Display (JDI)、夏普(Sharp)合作,在智能手表显示器模块采用自有的规格。采用3Wearable方案的首款智能手表,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问世。 3Wearable技术长Jason Chou介绍,该公司的智能手表解决方案以博通BCM4774芯片为基础,开发自有的定位算法;在处理器部分则以ARM M0~M4核心为基础,所开发的算法包括AAR (automatic attitude recognition)、心律感测以及行人航位推算(pedestrian dead-reckoning,PDR)等等。 因为其算法是以ARM核心为基础,目前3Wearable采用来自意法半导体(ST)、飞思卡尔(Freescale)、SilliconLab等公司的微控制器;该公司的目前的传感器中枢是采用PNI Sensor的IC,其最终目标则是开发自有传感器中枢芯片。Chou表示:“我们未来将提供整合微控制器、软件传感器中枢以及I/O-BUS芯片的方案。”

《国际电子商情》3Wearable 的智能手机解决方案
3Wearable 的智能手机解决方案
因为有众多经验丰富的设计工程师人才、也有积极的消费者,深圳正吸引来自北京的IT大厂与媒体厂商的新资金;那些来自北京的金主对智能设备兴趣浓厚,但缺乏深圳的硬件设计知识。为此Xiong也积极扮演北京投资者与深圳硬件设计厂商的桥梁,参与创办一家专门为深圳厂商与北京的资金、市场营销与公关等资源牵线的公司。 本文授权编译自EE Times,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责编:Quentin
本文为国际电子商情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Junko Yoshida
ASPENCORE全球联席总编辑,首席国际特派记者。曾任把口记者(beat reporter)和EE Times主编的Junko Yoshida现在把更多时间用来报道全球电子行业,尤其关注中国。 她的关注重点一直是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新一代消费电子产品往往诞生于此。 她现在正在增加对中国半导体制造商的报道,撰写关于晶圆厂和无晶圆厂制造商的规划。 此外,她还为EE Times的Designlines栏目提供汽车、物联网和无线/网络服务相关内容。 自1990年以来,她一直在为EE Times提供内容。
  • 微信扫一扫,一键转发

  • 关注“国际电子商情” 微信公众号

推荐文章

可能感兴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