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10月,中国电子器材深圳有限公司(中电器材)就迎来25周年的庆典,回首过去的成长历程,这家由过去的国务院特区办内销管理办公室变身而来的中国本土专业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一直紧随中国电子产业快速发展的步伐,保持着高速稳健的业绩与规模增长。在全球经济危机笼罩下,中电器材面临怎样的市场局面又将采取哪些策略?总经理周继国日前接受本刊独家采访,介绍了2008年公司的运营情况以及对于2009年市场前景的看法。
2008年中电器材的总体运营状况如何?
周继国:总体来说,2008年与上一年相比持平,大约在8,000多万美元的水平。和许多同行受经济危机影响的方式不同,我们上半年的业务出现了显著下滑,下半年则数次实现历史性的超高业绩,全年呈现“V”字型走势。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我们的客户群集中于基础投资类,2008年上半年大家都在迎接奥运和救灾,努力做好保障工作而不是生产。苦盼已久的TD-SCDMA仍然有所拖延,直到8月7号也就是奥运会前一天才发标给各个企业,真正招标完成已经是10月份,然后大家开始拼命追货一直到岁末。因此我们的状况是有些不同,受以3G为代表的投资类项目影响,我们从去年10月份开始进入旺季,所以第四季度给公司来了个迅猛的脉冲。这就是我们去年整体的业务情况。
中电器材重点关注哪些领域?
周继国:通讯是比较重要的部分,以TDSCDMA、CDMA为代表的基础投资是中电器材重点关注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基站应用。TD设备厂商大多为中国公司,因此中兴、大唐、普天新邮通等是主要客户群基础。
目前中电器材代理的品牌中,用于3G基站部分的产品线有飞思卡尔、国半、IDT等,涵盖的产品类别还是比较齐全的,包括处理器、接口部分、电源部分。至于3G手机终端,由于现在量还没有起来,可做的元器件也不多,因此我们还在观察。
此外,还有工控、消费、电力和医疗领域。目前我们主要的工控应用是机车的电子应用部分,以前中国厂商主要依靠引进,现在可以说到了消化和自主研发阶段,需求开始陆续放大。他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非常高,对价格的敏感度稍低一点,但是使用量也不大。
您预期公司明年市场前景如何?
周继国:肯定比今年要好,但是也很难说是一位数还是两位数的增长,毕竟经济危机的未来影响还很难判断。不过2009年有两个明确的利好方向,都是政府拉动内需的重要方面。
一是国家出台刺激经济的4万亿投资项目,其中之一就有3G投入,或许金融风暴越厉害,国家对基础投资的力度将更大,那么对我们来说可能更加有利。例如最近中国移动披露2009~2011年TD-SCDMA网络发展规划中指出,3年新建TD基站约10万个,基站总数将超过14万个,并实现全国95%的地级市的TD网络覆盖。
另外一个是国家电网改造项目,也是很大的投入,预计2009年达到700亿人民币规模,投资重点在网络及计量的改造上。新出台的电表标准,根据新的电网改造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企业和产品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在过去,由于标准不高,各省各区的电表厂水平层次不等,产品参差不齐,现在他们将更需要有设计能力的分销商来帮助他们快速推出高精度、多功能的电表产品。我们在这方面也有多年经验,方案包括高精度工业用三相复费率表,有电源部分方案也有全套方案,客户需要的话我们也会通过第三方资源提供加工制造服务。
这两个部分将是带动中电器材继续向前发展的双引擎,尤其是通讯类相信在未来几年都将有良好的增长。人们总是会不断地创造需求,分销商的角色实际上应跟上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本身规模和处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决定了我们只能跟随。
从去年到今年,贵公司的经营策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未来一年准备进行哪些调整?
周继国:08年年初的时候,我们比较快速的进行了业务内容的置换,删掉了最后一部分一般性贸易的业务。尽管有人说贸易业务能够为客户提供完整配套,但我认为作为一个分销商,它并不属于一项增值服务。分销商应该与原厂一道提供最新的技术与产品,帮助客户实现最适合的产品,并且从物流、供应链角度提高效率,降低客户的成本。所以我们一直在置换这类业务,这次改变也是我们上半年业绩下滑的原因之一。
除了业务结构的变化外,我们还进行了组织架构的调整。随着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经营方式更加复杂,组织架构的调整总是要符合行业发展的需要,加强企业业务的支持力度。通过增加管理层级的方式,我可以更准确了解企业的运作,对销售办事处、产品线进行方向指导和资源整合。
未来一年我们还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技术支持与各项服务,尤其以帮助客户管理其供应链并提升供应链效率为首要目标。很多时候客户希望得到的服务更多,但分销商并不是万能的。在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我认为资源互补、发挥合作优势来真正帮助客户自身将是可行的方向,希望2009年我们能在这方面做积极的尝试。
回顾25年历程,中电器材有哪些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周继国:中电器材深圳公司于1984年成立,成立之初是作为一个管理机构对特区电子产品内销进行管理,有着浓厚的机关氛围。1995年5月国家取消了内销管理权,这家公司才开始深入市场,自谋生路。这算是一个重要的转型,开始从事进出口的贸易业务。直到1998、1999年才转为元器件代理企业,此后,整个公司的发展就是按照行业对这类企业的要求来逐步发展,因此很难说哪些事情是重要里程碑,几乎找不到特别的重大事件。2001年我们通过ISO9001认证、2006年实施ERP系统、采用RosettaNet与部分原厂建立电子商务等,是作为分销型企业走到今天必须具备的条件,谈不上里程碑。如果没有这些基础条件,就很难获得大牌供应商的认可,也难以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这些条件都是分销商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且自然而然搭建起来的。
的确,中电器材并不拥有惊人的增速,我们不是一味追求规模,而是求稳健发展。我们内部的提法是要求早半步,就在那件事或市场起飞到来之前我们多做一点点准备,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提前“半步”就够了。
责编:Quentin